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在旅大16-3项目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首次实现了二维、三维声呐USBL水下定位系统及高精度GNSS卫星信号等水下多源声学设备的协同作业,成功集成构建出一套高效、精准的“深海透视系统”。这一创新成果为深海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有效突破了深海作业的“盲区”。
在复杂的深海环境中,传统单一设备或系统常面临能见度低、水流干扰强、定位精度差、作业效率低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测量定位团队创新采用“多设备协同作业”模式,将二维、三维声呐USBL水下定位系统与高精度GNSS卫星信号有机结合。
在海洋工程领域,这四大装备堪称“深海之眼”与“精准标尺”,广泛应用于海底地貌测绘、管缆扫测、海管铺设与挖沟等场景,是保障海洋工程高精度、高效率实施的核心技术支撑。
三步构建“深海数字地图”:标准化、高效率的流程
“深海透视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标准化、高效率的“深海数字地图”构建流程,具体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精准定位”,打造“水下GPS”
系统融合USBL水下定位与GNSS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构建厘米级高精度坐标框架。即便在悬浮物浓度高达200mg/L的浑浊海域,仍可实现设备与目标的精准导航,彻底解决传统水下作业“盲人摸象”的困境。
第二步:“立体扫描”,拍摄海底“全景”与“特写”
系统借助三维实时声呐多角度扫描海底地形,生成完整立体模型,相当于为海底拍摄“全景照”。同时,二维实时声呐聚焦局部细节,提供高精度“特写镜头”。二者协同,确保海底地貌结构清晰可辨。
第三步:“数据融合”,消除误差、压缩工期
系统通过实时数据交互与高精度定位校准,将二维、三维声纳及定位设备获取的数据无缝拼接,有效消除测量误差,最终生成完整、精准的水下图景。该流程将传统需要21天的深海测绘作业缩短至14天,施工效率显著提升,为深海工程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深海透视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大幅度缩短工期,还显著节约了设备与人力成本。系统依托精准水下数据,为海管铺设、ROV协同作业等关键环节提供可靠依据,助力提前规避作业风险。
未来,海油工程将以技术为引领,持续优化设备性能,拓展系统应用场景,向更深、更复杂的海域延伸应用,全力打造“全海域覆盖”的海洋定位服务体系,为海洋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