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25日,招商局重工(CMHI)与美国工程公司VME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即将正式获得中国营业执照。这标志着双方在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领域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举措不仅凸显了招商局重工加快补齐核心工程短板的决心,也成为中国海工企业在高端海工装备领域深化国际合作的又一重要案例。
合作背景:补短板、促转型
招商局重工近年来积极推动业务转型,致力于从传统的船舶制造企业升级为具备全流程EPC(设计、采购、施工)总包能力的FPSO服务商。然而,在FPSO的核心组成部分——上部模块(Topsides)的工程设计、系统集成等领域,招商局重工仍存在明显短板。这些模块直接关系到FPSO的生产处理能力和整体性能,是决定项目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美国VME公司在油气处理系统和FPSO上部模块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通过本次合作,招商局重工将借助VME的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快速提升其在高端模块设计与集成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其向FPSO全产业链服务商转型。
战略意义:技术协同与市场共赢
此次合作不仅限于技术引进,更涉及市场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招商局重工凭借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在中国市场的深厚根基,可为VME提供本土化支持和业务拓展渠道;而VME则通过技术输出和工程服务,进一步参与到中国及全球FPSO项目中。
几乎在同一时间,招商局重工还宣布获得由塞班(Saipem)授予的安哥拉Kaminho深水FPSO项目合同,显示出其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的加速态势。该项目由TotalEnergies、Petronas及Sonangol共同投资开发,总投资约60亿美元,计划于2028年投产,日产原油约7万桶。
行业视角:中外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当前,中国造船企业正逐步从追求“规模与速度”转向“高附加值与技术引领”。在FPSO、深水钻井平台等高端海工装备领域,通过与国际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实现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正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路径。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招商局重工与VME的合资模式如能成功落地并运营,将为中国造船企业提供一条可复制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但也提醒,中方企业需在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避免长期依赖外部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行业向深海、极地等复杂环境拓展,FPSO等浮式生产设施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通过此次合作,招商局重工不仅提升了自身在全球海工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为中国制造走向高端装备领域写下了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