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大国重器”不断“上新”,海洋装备叫响“青岛造”

2025-09-03 11:55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蓝色青岛     海洋装备海工装备海葵一号深海一号
青岛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研发制造的“大国重器”不断“上新”——

海洋装备叫响“青岛造”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船交付运营;比利时CMB公司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用上“青岛芯”发动机;“青岛造”大气海洋激光雷达远销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市场……以海洋装备制造为重要“支点”,青岛纵深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海洋装备是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基础保障。21世纪以来,“深蓝”拓展加速,海洋开发利用空间加速向深远海、极地等战略新疆域转移,利用方式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变,进而驱动海洋装备向高端化跃迁。近年来,青岛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研发制造的“大国重器”不断“上新”,在国内外叫响海洋装备“青岛造”。

船舶海工装备走在前沿

“这是我们研发的全球首台6X72DF-A氨双燃料主机,用在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为比利时CMB公司即将交付的系列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上。”在8月28日举行的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上,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齐光难掩喜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船的氨燃料供气系统由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我们非常自豪能看到国外船舶的主要设备在青岛生产。”

近年来,绿色动力船舶成为市场的新宠儿。面对这一变化,青岛企业积极应对,从常规燃料发展到LNG燃料、甲醇燃料以及新兴的氨燃料,不断攻关零碳低碳燃料应用技术和产业链,打造船舶绿色减排主要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发展迈向高端。

“LNG在中短期内仍然是降低船舶碳排放的主流手段。而氨燃料具有制备成本较低、能量密度较高等优势,从综合角度考虑,氨燃料发动机是航运界看好的未来大型远洋船舶的最可能选项。”齐光说。

船舶海工装备走在前沿,也体现在渔业装备方面。继建成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后,今年4月,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船在青岛交付运营。今年下半年,“国信1号2-2”也将加入运营序列,“三船联动”可年产高品质海水鱼1万吨以上。以国信系列养殖工船、深蓝系列网箱为载体,引领了我国藻、虾、贝、鱼、参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青岛,正加快引领我国海水养殖的第六次浪潮——深远海养殖。

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从青岛驶向深海;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在青岛完工交付……近年来,一批“大国重器”从青岛驶出。2024年,由青岛牵头的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再次彰显了青岛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海葵一号”在青岛完工交付,正在离港启运。李浩玮 摄

“海洋装备制造业应特别注重协同发展,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集群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内卷式竞争,同时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支撑产业升级跨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

攻关深海开发系列装备

一台激光雷达设备通过三维扫描,可以将万米范围内的风场信息变成可视化数据,不仅能观测风,还能预测风。这是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大气海洋激光雷达,相关产品不仅为北京冬奥会、珠峰科考等提供气象保障,而且远销欧美、韩日、东南亚、蒙古等市场,赋能风电、气象、航空等产业发展。

“激光雷达技术就如同给大气和海洋做CT,我们研发的相关产品在全球已累计交付千余台套。”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忠说,未来几年,企业将持续聚焦大气、海洋激光遥感监测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创新,服务于青岛海洋风电、深海开发等产业发展。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深海开发是青岛“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着力发展的两个未来产业。近年来,青岛大力支持镭测创芯、蔚海明祥、罗博飞等重点企业加快研发新一代立体监测、无人潜航器、水下机器人等海洋智能观测探测装备,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与央企共建“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加快深海矿产开发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抢占深海开发产业新赛道。

这是资源约束下的“深蓝突围”路径。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为将全球气温增幅控制在2℃以下,钴、镍、锂等矿物需求量将增长超500%,而从深海中获取的金属资源品质和数量往往优于陆地矿石。例如,全球探明陆地钴矿储量约700万吨,而海底钴资源预估储量达210亿吨,其中,东太平洋CC矿区钴含量达0.3%,可满足全球百年需求。

2025年,“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对深海这一“地球最后边疆”的探索与开发进一步加速,步入战略发展新阶段。当下,青岛正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动力,下好深海开发“先手棋”,赢得产业先行“入场券”。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充分利用招商局工业集团、中国海洋大学及各合作单位的优势资源,面向深海开发不断深化布局——形成了深海采矿商业化开发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方案,完成了国际首次6000米级重载履带式深海作业,研发了国内首套6000米级深海重载作业数字化监测与环境监测系统,研制了9套深海作业模块化样机。

推荐阅读

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8月28日,由中共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在青成功举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辛红梅,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领域,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鹏晟海洋董事长毕晓鹏、鹏晟海洋董事长助理李德涵以及国内39个城市的240余家单位代表参会,会议规模460余人,共同搭建海洋装备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 2025-09-03

江南造船第三艘大型LNG运输船交付

继8月17日命名仪式之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旗下ADNOC Logistics & Services(ADNOC L&S)建造的第三艘大型Mark III Flex型薄膜式LNG运输船——“ AL REEF ”于今日签字交付,该船提前合同交期近 3 个月交付船东。 2025-09-03

瓯洋海工&西门子能源将在海洋工程装备、海上新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5年8月19日,西门子能源全球高级副总裁Mr. Alexey Ustinov、副总裁Mr. Albert Dominko、工业集团工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秦政先生以及人力资源业务合伙人Mrs. Stefanie Alexandra Fischer等一行对瓯洋海工进行了友好访问,瓯洋海工总经理邵旭、研发设计中心主任蔡烨、副主任吴迪以及数智中心总监柳杨等出席。 2025-09-03

宁波海经区携手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共筑海洋科创高地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29日,宁波海经区与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的新篇章。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立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宁波海经区管委会主任李晓东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副县长史建立、宁波海经区管委会副主任储昭节等一同参加活动。签约仪式上,李晓东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长期以来对象山海洋事业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指... 2025-09-02

山东海洋集团当选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助力海洋产业创新升级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5年8月28日,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在青岛成功举办。在这次大会上,山东海洋集团凭借其在海洋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广泛影响力,当选为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国栋受邀出席大会,并为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的成立揭牌。本次大会由中共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以科引深蓝,融合聚能为主题,聚焦海洋装备制造领域,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高... 2025-08-2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