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上油气加工厂新闻

中国海油“海葵一号”“海基二号”荣登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海洋能源网获悉,1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揭晓了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评选结果,由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的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荣耀入选,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海油大国工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9月19日,中国海油位于深圳海域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双双投产,预计将使流花油田的开采寿命延... 2025-01-03

“海葵一号”生根入海稳稳安家!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0日,在距深圳东南约240公里的深海,随着最后一根系泊锚缆回接完成,12根锚缆像12条巨龙般将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牢牢固定在海底,让这座钢铁浮城 “生根入海”稳稳安家。 2024-06-12

“海葵一号”抵达流花油田海域

5月29日,经过长达17天、超过1300海里的远航,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抵达流花油田海域,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海葵一号”于5月12日搭乘亚洲最大半潜运输船“新光华”号从山东青岛启运,拖航过程中先后穿越黄海、东海等海域,累计航程超1300海里。由于“海葵一号”重量大、体积大,吃水深度接近关键航道极限,加上圆筒型结构重心高、稳定性差、极容易发生旋转,对装船、卸船及长距离拖航提出极高要求。 2024-05-30

走进“海葵一号” 探访“海上油气加工厂”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葵一号” 经过12个小时的拖航、沉浮精准坐底登船完成浮装作业。几天后,这个“超级快递”将启程南下前往流花油田海域进行“签收”。“海葵一号”到达预定海域后,将陆续开展海上系泊和联合调试等工作。它将和“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群,推动亿吨级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5-15

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成功装船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2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离港启运,将通过“大船背小船”的方式运往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2024-05-13

1000余吨!鞍钢股份为“海葵一号”独家供应FH36海工钢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建设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鞍钢股份为“海葵一号”独家供应最高质量等级FH36海工钢共计1000余吨。 2024-05-09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葵一号” 在山东青岛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建设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 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包括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按100年一遇超强台风工况设计,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 ,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 不回坞。由于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集成程度高,对工程建设提出极大挑战。 2024-04-28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成功下水并出坞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2日,经过20个小时、分3次注水,由海油工程承建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FPSO成功下水并出坞,即将迎来启航。“海洋石油122”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个圆筒型FPSO,其总重约3.7万吨、最大直径约90米、高61米(至直升机甲板),相当于近22层楼高。这座巨大的海上油气加工厂由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组成,共有123个分段、41个独立舱室、11个子系统,经历了在船坞内24个月的建造过程后,这艘圆筒大船迎来了从陆地切换到水中模式时刻。 2024-04-08

巨力索具提供成套吊装系统助力“海洋石油122”建造!

12月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青岛完成主体建造。巨力索具提供成套吊装系统助力建造过程顺利进行! 2023-12-17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主体完工

12月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青岛完成主体建造,这标志着我国全类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设计建造技术实现高水平自主化。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