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3500米深海“钢铁巨龙”突破重围,走向世界

2025-05-12 17:49     来源: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海工装备海底管道
浩瀚无垠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海洋油气管线如同一条条“动脉”,承担着将这些宝贵资源高效远距离输送的重任。但长期以来,深海油气管线产品制造技术被欧美先进国家垄断。

在项目的支持下,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钢管”)试制出全球首条3500米超深海底油气输送管道钢管样品,一举打破了数项国外垄断的特种钢管“卡脖子”技术。 珠江钢管练就的这一“绝活”让全球油气管线工程向3500米深海延伸成为了可能。

与陆地相比,深海环境复杂恶劣,深海用管要承受更低温、更高压、更强腐蚀的极端环境,其强度与韧性、抗压性能、尺寸精度等指标都有极严苛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珠江钢管迎难而上,通过研究钢管成型技术、焊接技术和检测技术,攻克了深海管线钢冶炼、轧制及其板材成型、焊接等关键性技术难题。

珠江钢管开展了3500米深海管线材料冶金成分及轧制工艺研究,成功试制出全球首条3500米超深海底油气输送管道钢管样品。 该钢管实现了深海管线材料高强韧性、高塑性和抗疲劳性能的完美平衡,犹如给深海油气输送打造了一条坚固而柔韧的“钢铁巨龙”, 在深海的黑暗与压力中,守护着油气资源的稳定输送。

3500米超深海底油气输送管道钢管样品

“钢铁巨龙”突破重围、表现出色的背后,除了材料工艺的突破,更离不开在生产制造工艺上下功夫。项目精准应用高频直缝焊和埋弧焊工艺,形成一套全球首创的1500-3500米级超深海管线用直缝埋弧焊钢管制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结合控轧控冷技术,使钢管在高强度、耐腐蚀和抗压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钢管生产制造工艺

“3500米级的深海有约等于350倍标准大气压的超高压,相当于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350多公斤的重量, 这对管道的抗压、抗裂、抗腐蚀性能都有极高的要求。”项目负责人黄克坚介绍说。

此外,管道要适应深海极端环境,质量把控尤为重要。“绵延海底的管道是由一段一段的管道拼接而成,一旦其中有一段出现变形,很可能导致整条管线因受力不均而开裂。”黄克坚补充道。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制管的工艺精度要求需做到分毫不差。项目通过研发进行的无损检测技术,为投入使用的每一支钢管加上一道保险。 “相当于为管道照X光,确保每一根钢管零瑕疵投入应用。” 珠江钢管相关负责人表示。

▲ 珠江钢管生产车间

从“无”到“有”,从1500米级到3500米级,“钢铁巨龙”的诞生,是广东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缩影。

珠江钢管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成果已在我国“恩平”“崖城”气田、尼日利亚、土耳其等海底油气管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全球海洋油气开发贡献了“广东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该项目积累的技术底蕴和业绩口碑,珠江钢管拿下了全球最长加热原油管道大单,总金额约合25亿元人民币,为东非地区绵延1500公里的能源“大动脉”提供总量26万吨直缝埋弧焊钢管。如今,珠江钢管生产的产品已遍布全世界80多个国家,“广东 造”钢管正以强劲的势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推荐阅读

滨州造海上光伏打桩船实现升级换代!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0日,在无棣县东风港经济园区船舶平台上,津滨船舶重工公司的电工正在检查海上光伏打桩船瑞褀2号打桩机的线路。近日,由滨州企业自主设计建造的海上光伏打桩船瑞褀2号完成建造,将于6月初交付使用。这标志着滨州造海上光伏打桩船成功实现升级换代。 2025-05-19

ERREAWITTU(FPSO-10)项目首餐仪式圆满举行 开启海上油气工厂新征程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中船集团大连造船为MODEC和埃克森美孚建造的ERREAWITTU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10)项目成功举办了首餐仪式。大连造船、MODEC、埃克森美孚、美国船级社以及项目各参建部门代表齐聚船上,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在仪式现场,与会嘉宾实地参观了项目生活区的各项功能设施。该生活区域按照国际海工标准打造,不仅配备了现代化的餐厅和厨房,还设有舒适的居住舱室和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大连造船... 2025-05-19

ZPMC研制的新一代全球海洋工程安装船正式投入运营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为中国电建设计和建造的新一代全球海洋工程安装船36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电建志高”号亮相三峡阳江青洲海上风电场,顺利完成定位绞车系统锚泊试验及海上作业首吊。 2025-05-19

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西江24-7平台导管架启航南海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6日,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传来喜讯。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西江24-7平台导管架在驳船的承载下缓缓离开码头,正式启航奔赴南海。预计经过15小时航行后,它将抵达距深圳东南方约130公里的西江油田海域,进行下水安装。高效装船:新技术助力高效建造西江24-7平台导管架总高101.8米,重量约3960吨。在去年番禺10-1无人平台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此次导管架建造和装船再次采用非滑道卧式建造技术。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不占用... 2025-05-19

“中电建双海壹号”完美首秀!

据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消息,5月11日,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海风公司自有重型海工装备“中电建双海壹号”轮在三峡江苏大丰800MW海上风电项目H8-1、H9风场完成首根单桩施工,标志着“中电建双海壹号”在复杂海况精准施工能力验证及多风场动态竞争格局下规模化作业的建立,为该公司后续海风项目奠定技术基础。 2025-05-1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