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6日,中海油服船舶事业部在大连港外浮装点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十万吨级浮式生产平台动态浮装限位作业,创造了 OSV(海洋供应船)在海上工程领域“微米级”作业的新标杆,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海上设施安装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
此前,中海油服船舶事业部所属的“海洋石油 681”和“海洋石油 691”分别负责拖带浮式生产平台(FPU)的上层建筑和底部船体,从青岛和上海出发,于5月2日顺利抵达大连港外浮装点。它们按照原计划的时间节点高效完成了拖航任务,为此次动态浮装作业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FPU上层建筑和底部船体的动态浮装是世界级难题,此前并无实施先例。特别是在合拢阶段,当“海洋石油 229”和上层建筑移入底部模块时,其左右舷与模块的间距仅为 20 厘米,这犹如一场“海上拼图”,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擦碰或卡死等危险状况。
面对如此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中海油服船舶事业部 FPU 项目技术团队针对合拢方案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技术和风险评价。最终,他们向客户推荐了大连港外浮装作业点,该地点能够充分满足上述作业环境条件要求。同时,团队提出,承担FPU合拢限位靠外端的两艘拖轮应采用船艏部连接预抛锚的操作方式,以起到稳定控制船体惯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保证船体移动及合拢期间的稳定性。
对此方案,外方组织了专家和两家保险公司进行了严格的论证。最终,他们采用了中海油服建议的地点和设计的锚泊动态定位合拢方案。凭借此方案,成功完成了总吨位达 12 万吨的上层模块与浮体结构的精准对接,且定位精度控制在 ±5 厘米内,创造了OSV在海上工程领域“微米级”作业的新标杆。此外,该方案还将合拢作业时间从原计划的12小时缩短至 3.5 小时,总体作业时间由原计划的 5 天缩短为 3.5 天,大幅提升了作业的经济性与时效性。
此次十万吨级浮式生产平台动态浮装限位作业的成功,是中海油服继 2021 年成功拖航“深海一号”和 2024 年助力“海葵一号”安家南海之后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展望未来,中海油服将持续提升超大型、超深水作业能力,在全球OSV行业中树立中海油服工程标杆,为建设海洋强国、能源强国贡献新的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