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截至5月上旬,我国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传来喜讯。项目第二口潜山储层天然气井投产后产量持续攀升,日产天然气超过25万方,超出设计产能100%,油气产量再创新高,为南海东部油田持续稳产上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惠州26-6平台:智能化海上钻采的标杆
惠州26-6平台于2024年12月2日正式投产,位于距离深圳东南约199公里的南海东部海域,平均水深约112米。作为我国首座智能海上钻采平台,惠州26-6平台具备先进的生产设施和强大的作业能力。平台设有40口井槽,能够同时进行原油和天然气的“双生产、双处理”,主要产品为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其智能化设计和高效生产能力为南海油气开发树立了新的标杆。
精益钻井:攻坚克难的技术创新
此次投产的HZ26-6-A8井位于潜山储层北部,地质条件复杂,面临诸多挑战。该井所处的古潜山地层冲击性强、研磨性强,花岗岩占比超过79%,地层抗压强度超过40000psi,给新井投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面对这些挑战,平台团队不断优化钻井方案,精准控制潜山着陆进层长度,创新性地应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储层。同时,团队深入研究分析油田储层的敏感性,采用防水锁剂及裸眼完井技术,进一步畅通产能通道。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平台团队成功攻克了新井投产期间可钻性差、井漏风险高、储层保护困难等技术难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调控:增产增效的高效管理
HZ26-6-A8井投产正值惠州油田整体检修期间,平台团队攻坚克难,首创“凝析油暂存”工艺。一方面,优化储罐调配与海管暂存策略,调整邻井产量,为该井投产预留足够空间余量;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实施连续油管气举诱喷返排作业,仅用4小时高效完成开井作业,实现了平台不停产运行。
针对项目周期长、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平台团队建立了联合巡检制度,推行班会互通机制,共同商讨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团队多轮优化设备保障方案,自主完成两台利旧主发电机的2000小时维保,确保项目期间各项作业有序推进。
成果与展望:为南海油气开发注入新动能
古潜山高产气井的成功投产,不仅为南海东部油田潜山储层的规模化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还推动惠州26-6油气田天然气日产量成功突破40万方。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我国南海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惠州油田将继续锚定增储上产的奋斗目标,扎实推动新油田快上产、老油田保稳产,稳步推进数智化和绿色化发展。通过不断优化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和设备保障,惠州油田将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持续注入新动能,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