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研究院在持续深耕防腐材料领域原创性技术攻关的基础上,纵向打通与东方风电的产业链协作路径,横向拓展产学研用融合创新边界,以技术突破为利刃,在防腐材料领域不断突破自主核心技术,并实现生产力转化,迈入市场化阶段,为护航国家新材料战略、推动国产化进程注入东方动能。
科技攻坚:打破海洋防腐材料“卡脖子”枷锁
2022年,东方研究院依托《18MW直驱式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项目正式开启海洋防腐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跋涉之路。
科研团队夜以继日钻研,瞄准产品工艺,通过大量的实验与数据分析,攻克一道道国产化“卡脖子”难题,在海洋环境下装备涂层腐蚀老化机理研究、防腐材料体系设计、微纳米复合改性材料及配套涂装工艺开发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2023年6月,东方研究院成功试制出多个牌号产线级样品,掌握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23年,该成果顺利通过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M501国际行业标准测试认证,成功进入东方风电最新一版的《风力发电机组通用涂装技术规范》,成为海上风机唯一的国产化防腐材料牌号。2024年,经第三方省部级成果鉴定机构认定,该自主研发技术完善了多因子腐蚀老化的机理模型可靠性,完成了自主化防腐涂层材料体系设计创新,采用粒径复配和微纳改性技术提升了防腐材料相关性能,开发了配套涂装工艺,整体性能满足海洋最高腐蚀等级CX等级的应用条件,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系列的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为我国防腐材料的国产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批量示范应用:海工装备防腐可靠之盾充分验证
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东方研究院积极推动防腐材料技术在各类应用场景批量化示范应用。
2024年起,东方研究院防腐材料先后在中交集团福建区域跨海大桥、新疆木垒陆上风电机组、18兆瓦海上风电整机等项目中大展身手,在各应用场景中,材料体系附着力、层间界面结合力、耐盐雾腐蚀性能、耐紫外老化性能、耐湿热循环老化性能、涂层稳定性等各项技术参数指标均优于项目现场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指标,充分证明了东方研究院防腐材料的卓越性能。
2025年3月,东方研究院启动山东东营20兆瓦海上风电塔筒防腐材料项目,在多段式、超重型塔筒涂装作业推进过程中,技术团队全程参与表面处理和每道涂层的施工程序 ,确保项目的高标准实施。
该项目是东方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防腐材料首次应用于全球大型海上风电整机塔筒,将在今年6月完成全部涂装,不仅证明业主对东方研究院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的认可,更为防腐材料的国产化应用树立了新标杆。
产学研协同:构建协同发展共赢之局
东方研究院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着力扩展防腐材料产业“朋友圈”,在自主研发防腐材料领域,推动重要科技成果迈入市场化阶段。
2023年8月,东方研究院所属东福研究院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侯保荣,担任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首席科学家,双方携手推进联合创新平台建设,未来将在浪溅区、水下及特种环境防护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
2025年3月,东福研究院与辽宁鑫兴实业集团、辽宁营口鑫瑞实业等企业签署《防腐材料投资意向合作协议》,将联合注资在福建省注册落户全新企业。
此次合作,三方将布局防腐材料领域,构建集尖端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矩阵。东方研究院推动重要科技成果迈入市场化阶段,对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