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深海一号”鼎立南海 挺进深水

2023-02-27 15:13     来源:中海油研究总院     深海一号 海洋深水油气田
“深海一号”鼎立南海,对于海油人来说,不是圆梦的终点,而是追梦的起点。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半年后,“深海一号”二期项目也完成了前期研究和基本设计。2022年12月30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开发的是离“深海一号”能源站约70公里的陵水25-1油气区,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达500亿立方米,投产后整个“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将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气源地。

项目团队又一次在铺满图纸的创新案头,焚膏继晷、激荡智慧,为这道深水高温高压的难题,书写满意的答案。

挺进深水,中国海油愈战愈勇!

夜深了。一番辗转反侧后,李鹏程打开手机备忘录,把刚刚想到的HIPPS(水下高完整性压力保护系统)加强段长度的计算思路一字一字地敲进去。他计划第二天一早就开始计算论证。从参与“深海一号”项目到二期项目的研究设计,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6年。

李鹏程是“深海一号”二期项目流动安全保障的负责人,也是从“深海一号”项目中成长起来的“深水人”。他从一个只负责计算的设计者,变成流动安全保障专业的负责人;工作内容也从“接到指令—开始计算”转变为“发出指令”。他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转换:“一期跑龙套,二期扛大旗。”

01一片海 一群人 一个梦

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投产,中国海油挺进深海迈入新征程。几代海洋石油人、无数建设者曾魂牵梦萦的挺进深海夙愿,终于成为现实。这片深海,承载了太多人的梦。

2017年,“深海一号”项目开发进入关键时期。彼时的李鹏程,刚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满怀少年壮志,一头扎进这片蔚蓝大海。

“有没有兴趣参与‘深海一号’项目的设计?”时任“深海一号”项目经理的朱海山给李鹏程打了一通电话。

深水,对于每一个像李鹏程这样踏足海洋石油事业的人来说,都曾是一个美丽而遥不可及的梦。从事陆上终端研究的李鹏程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得到这样的机会,一个可以亲手圆深水梦的机会——成为“深海一号”的设计者,亲眼见证它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图纸走向现实。

钻完井项目经理吴怡则要更早一些开始他的“深水梦”。2014年,“深海一号”项目组成立初期,毕业一年的吴怡主动请缨,来到项目组学习。

“深海一号”能源站鼎立南海,这不是圆梦的终点,而是追梦的起点。

很多像吴怡、李鹏程一样的年轻人在“深海一号”相遇,又一起奔赴二期项目的开发。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正式投产半年后,“深海一号”二期项目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前期研究和基本设计。

如果说“深海一号”项目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那么二期项目则是从常规迈向复杂和一流。“深海一号”迈出了具有跨越意义的第一步,二期项目才能稳步跑起来,比肩国际一流。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开发的陵水25-1气田,产量虽为“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三分之二,但井口温度高、压力大,开发风险极高,周围又无可依托平台,如采用和“深海一号”同样的模式开发成本太高。

放眼全球,深水高温高压项目屈指可数。项目团队在“深海一号”项目的基础上,精心打磨开发模式、钻完井、流动安全保障设计等环节。

02这是一条高深莫测的河

深水油气开发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技术挑战,陵水25-1气田又具备高温高压的特殊属性,想要“摸着石头过河”,都找不到太多的“石头”。

设计团队既向前看、又向外看——向前看,从“深海一号”项目中汲取经验;向外看,从国际深水项目中寻求启发。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次自主进行整装气田的开发方案设计,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摸索前行6年,为二期项目提供了先例。受“深海一号”平台的启发,项目团队针对水下降压处理抛出一个命题:平台上的HIPPS能不能放水下?于是专门针对水下HIPPS可行性做专题研究,推动方案落地,丰富了国内深水高温高压气田开发的技术手段,成为今后项目开发的一块铺路石。

借鉴经验不等同于照搬经验,深水区的每个项目都具备迥异的特征,即便是走别人走过的路,也需要摸坑。

壳牌派出技术专家指导“深海一号”二期项目的前期研究,深水作业经验丰富的壳牌专家认为,陵水25-1气田应依托“深海一号”平台进行开发。而项目团队通过大量计算、数据论证发现,“深海一号”平台的处理能力无法承接陵水25-1气田的产量,且其自身重量也不允许再增加设备。

团队成员和国外专家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比对,最终用大量数据说服了壳牌专家。

“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相信经验但不能迷信。”基本设计项目经理魏澈坚定地说道。

03没有先例 我们就是先例

面对陵水25-1气田如此高难度的井,现场作业方心里也打鼓。

大位移井的方案把原方案四个钻井中心和一个卫星井的组合,优化成三个中心井。钻完井方案的优化为项目总体工程投资节省了3.6亿元,把项目推上了前期研究审查的台阶。

常规的深水油气田开发都是铺设两条管线回接平台,由于陵水 25-1气田产量低,采用双管回接的模式投入成本高。产量低、开发难度大的现实条件逼迫着项目团队去思考单管模式是否可行。

李鹏程想到大部分深水气田都是双管回接,那单管可不可行?水下只有一条管线,设施简单,难就难在113千米的回接距离太长,国际上比这个距离长的项目屈指可数,为油气输送的流动保障带来很大挑战。

水下组经理马强和项目组成员围绕水下发球方案成熟度、操作程序展开分析论证、计算。半个多月通宵达旦,终于得到了可行的方案。在中期审查的前一个月,峰回路转,一锤定音,将双管方案优化成单管方案,节省了12亿元成本,项目收益率得到提高。这条113千米的单条管线长度,在世界上排名前三。

面对复杂的开发条件、接踵而至的难题、论证不完的方案,有多少困难,这群年轻人就有多少热忱。

“我们要不断创新,要有打破常规的魄力,不然很多项目都走不到工程建设那一步。”前期研究项目经理黄俊说道。

04全力以赴“无用功”

尝试、创新固然需要勇气,但更难的是,敢于接受可能的失败——对于一个新领域的开拓者来说,学会与失败共处才能觅得成功之路。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在前期研究的过程中论证、应用了很多过往项目从没用过的技术,项目团队在几乎零经验的条件下摸索,在暗夜里点亮一簇簇微光,照亮了项目的开发进程。

虽然有些技术和成果最终没有应用到项目开发中,但是中间论证的过程他们也全力以赴。“我们只要了解到有任何能够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哪怕看起来不可行,也都会去论证。”黄俊说道。

项目最初的设计方案倾向于再建一个小型浮体平台,项目团队设计了区别于流花油田的全新圆筒型浮体平台。浮体结构专业负责人苏云龙在“深海一号”基础上对主尺度调整和优化设计,请教有着丰富半潜式平台设计经验的“深海一号”开发项目副经理李达。

项目团队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深海一号”能源站的优化,投入大量精力论证水下分离技术,虽然最终论证没通过,但这个过程也为团队成员带来很多启发和成长。

“做技术研究不能只看当下,我们做的大量分析和论证工作,无法用到陵水 25-1气田的开发中,但这不是无用功,我们一样要研究得很深入,无论当下用不用得上,都要放眼长远,为以后的项目打下基础。”黄俊说道。

不断试错是项目开发的必经之路。深水开发达到了1500米的深度,但失败过的探井,一定远远超过1500米。

05踏浪奔涌再向前

从“深海一号”到二期项目,是一场长达6年的接力赛。一群怀揣深水梦的年轻人用青春与汗水,传递一棒又一棒。

这种传承,是人的传承、经验的传承、技术的传承,更是这群人承载的精神的传承,是一种“做就要做到极致”的决心,一种“做就做有挑战的项目”的魄力。

曾经在“深海一号”项目中只负责计算的设计人李鹏程,现在已经成为二期项目的负责人,开始手把手带像他当年一样的新手。

在“深海一号”和二期项目的积累下,2021年,中国海油向全球发布第一个钻井领域的国际标准。在深水领域加速奔跑,才能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场接力赛中,他们的头顶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但他们始终紧握着手中的接力棒,目光落在跑道上。

这一路走来就没有难忘的事吗?“难忘,那么多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一辈子也忘不掉,随时总结记录,为未来打基础。”吴怡语气坚定,眼神温润。

除了技术本身,那些奔跑路上的苦乐悲喜,早已化作海上云烟,消散在无尽的涛声里。

没有时间回头看,是因为一直在奔跑,一直向前看。像海浪一样奔涌向前。

向前看,中国海油的深水项目开发也将在一场又一场的接力赛中,实现一次又一次深水跨越,开启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元。

推荐阅读

全球最大新型DP油轮“诺思先锋”轮正式交付

记者3月30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级别DP穿梭油轮诺思先锋轮在中国船舶大连造船正式交付,相关装置技术的升级和应用,实现了国内航运业和造船业的双重突破。诺思先锋轮是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委托中国船舶大连造船为全球最大深水油气田——巴西布兹奥斯(Buzios)及梅罗(Mero)油田的中方份额油运输量身订造的油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据介绍,DP系统是可以不用锚系而自动保持海上浮动装置的定... 2023-03-31

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工程 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3月19日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在京举行,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工程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出席会议并代表中国海油领奖,中国海油应邀作了主题演讲。“深海一号”工程是国内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项目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技术攻关,提升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增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 ,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最新实践。 2023-03-20

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研究进展

我国是油气资源消耗大国,2019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5%。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而我国南海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步伐,不仅是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也是我国石油工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2023-02-26

中海油在巴西再次增持全球最大深水油田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以约19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深水油田巴西布济乌斯项目5%的权益,这是中国海油继2019年中标该油田5%的权益后又一次大规模增持,从而以10%的权益比例一跃成为该油田作业者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最大合作伙伴。 2022-12-02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交付

6月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天津临港特种装备制造场地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2-06-0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