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交付

2022-06-06 14:01     来源:科技日报 海油工程     海油工程 海洋深水油气田海上油气
6月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天津临港特种装备制造场地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据了解,本次交付的多功能管汇将应用于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所属东方气田群开发,内部集成了水下分配单元、控制模块、路由器等11台国产化关键控制和监测设备,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套500米水深的带控制系统的水下管汇工程化产品。

水下管汇主要分布在海底的井口群之间,具有汇集井口油气、分配电力及液压、进行水下控制和监测等一系列重要功能,被喻为水下“油气枢纽站”,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承担着将深海油气汇集起来输送到“加工中心”——海上平台的重要作用。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项目中应用的水下多功能管汇此前一直由国外厂商设计,其整体设计技术和关键部件一直被少数国外公司垄断。

据海油工程科技信息部总经理储乐平介绍,本次交付的水下多功能管汇面临高压、低温和海水腐蚀等严苛环境条件,且要求20年免维护,对设备密封、材料强度及工艺质量都提出了极大挑战。2019年以来,海油工程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工程化示范应用”创新专项实施,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攻克了控制系统集成、复杂水下结构物三维设计、控制及监测设备ROV(水下机器人)操作设计、接口匹配性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成功实现水下液动阀门、连接器、多相流量计等多种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制造,并按国际行业先进标准要求完成了产品的型式试验及认证。

为了验证系统的整体性能,海油工程创造性开展“水下管汇系统集成测试”“水下管汇系统+水下采油树系统集成测试”“ROV/潜水员界面测试”等陆地集成测试,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挪威船级社现场见证,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先进水平。

据悉,作为国内水下生产系统和产品研发的“领军者”,海油工程高度重视水下产品装备能力建设,建成国内首个水下产品研发测试中心和水下生产设施研发制造与测试、深水环境模拟测试等3个子平台,初步形成水下“卡脖子”装备研发测试能力,实现海底管道终端设备、跨接管等系列水下产品的国产化制造,为“深海一号大气田”等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推荐阅读

深耕北部湾41年,海洋油气将首次从海底引上雷州半岛

3月3日,乌石油田群陆上终端处理厂举行建设启动会,标志着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这也是中国海油深耕北部湾41年来,首次把海洋油气从数千米的海底引上雷州半岛这片红土地。 2023-03-07

中国渤海再发现亿吨级油田

据了解,渤中26-6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平均水深22.1米,构造位于渤海黄河口凹陷与渤中凹陷两大富烃凹陷之间。发现井渤中26-6-2井钻遇油气层累计超过320米,完钻井深4480米,测试平均日产油超270吨,平均日产气超32万方,证实了该油田具有储量规模大、油品性质好、测试产能高的特点。 2023-03-02

重磅!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

中国海油1日对外宣布,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该油田为国内最大的变质岩潜山油田,也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连续3年勘探发现的亿吨级油田,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3-03-02

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研究进展

我国是油气资源消耗大国,2019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5%。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而我国南海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步伐,不仅是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也是我国石油工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2023-02-26

中海油在巴西再次增持全球最大深水油田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以约19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深水油田巴西布济乌斯项目5%的权益,这是中国海油继2019年中标该油田5%的权益后又一次大规模增持,从而以10%的权益比例一跃成为该油田作业者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最大合作伙伴。 2022-12-02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