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菊英:数智赋能补强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短板!

2025-04-02 10:01     来源:生态环境部官微     海洋生态海洋监测

资料图: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王菊英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作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考核、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和美丽海湾建设成效评估等提供了真实、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旨在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引领带动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智化转型方向。

一、数智赋能,补强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短板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形成了以管辖海域1359个国控点位为基础的国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为真实客观反映海水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和美丽海湾建设等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但在技术装备上仍存在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受制于监测手段,目前仍以船舶定点采样为主,海水水质自动监测和走航监测技术应用有限,制约了监测效率。二是受天气、潮流等影响,海上采样难度大、耗时长,快速主动发现问题、提前预测预警等能力不足。三是国家网海水和沉积物样品采集、预处理和分析测试主要依靠手工开展,监测数据质量易受环境条件和人为干扰。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实时获取覆盖综合治理攻坚战重点海域的连续性监测数据,通过数智化赋能,助推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发展,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监管提供高效支撑。

二、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数智化转型与能力提升

近年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统筹整合流域海域监测机构技术力量和地方监测机构资源优势,建立了国家、流域海域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基地“1+3+N”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一体化运行模式。基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基地能力建设要求,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将协同相关监测机构在数智化转型方面重点聚焦如下工作。

一是开展船载走航海水水质自动监测。实现覆盖船舶航行海域表层海水常规指标自动原位取样、预处理、分析和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及时发现环境异常,精准评估重点污染海域污染分布。二是建设无人自动实验室。分区域建设海水水质无人自动实验室,集中实现样品流转、保存、分析、质控与数据报送的全流程无人管理,满足海水痕量分析的高精度要求。三是在海水养殖区、河口和海水浴场等开展无人机海上智能采样和现场原位监测技术研究与试点,提升现场作业效率。四是构建遥感技术自动化监测体系,利用AI遥感解译算法实现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等的快速识别,提升遥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五是按照“一张感知网、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可视化分析平台”的架构,整合数据资源,开展数据融合,引入大模型技术,提升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智慧感知监测、智能研判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等能力。

三、夯实基础,切实保障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

数据质量是监测的生命线,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是国家网海水水质监测数智化转型的核心要求。当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数智化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始终将监测数据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以监测全过程可追溯、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为出发点,强化监测质量控制,提升监测能力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一是建立数智化监测设备量值溯源体系。要研究建立船载走航自动监测、无人自动实验室分析端设备、无人机海上智能采样和现场原位监测等仪器设备计量校准方法,确保仪器性能指标满足测量要求,为监测数据的准确、可比、可溯源等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构建数智化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通过AI算法实现异常监测数据自动预警,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通过高频率、精细化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确保数智化监测设备的稳定性、连续性、准确性。三是建立数智化监测标准体系。针对智能分析仪器、传感器等设备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测试,设备检定校准、安装、维护和验收,数据采集和传输、质量控制等内容制订技术规范和标准,为数智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下一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将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要求,以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为牵引,按照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先立后破、自主可控的原则,加快推进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效和监测质控技术水平,满足大数据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需求,为美丽海湾监测评价、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区域海洋生态质量评价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推荐阅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南海海洋能源设施的海洋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我实验室深海远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创新团队王东晓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面向南海海洋能源设施的海洋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广州顺利召开。主管部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主持工作)王顺兵,推荐部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处长班武,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实验室主任助理杨清华教授,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智教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院李春荣书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研究员,厦门大学段安民教授等领导专家参会。 2025-04-10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走好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的“四步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广东海洋资源丰富,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管辖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海岛数量全国第三,具备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2025-03-24

我国首个针对海洋溢油污染的海洋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的国家标准发布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5年1月24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指导,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北海标准计量中心联合编制的国家标准《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GB/T 45142-2025)正式发布, 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海洋溢油污染的海洋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的国家标准。 2025-02-27

海上风电场的生态创新增强生物多样性

海洋能源网获悉,2月23日,荷兰海上风电开发商Ecowende与荷兰海工巨头Van Oord签署了一项合同,共同设计、建造和安装树礁和牡蛎枢纽中心,项目地点为Ecowende位于北海的荷兰西海岸风电场(Hollandse Kust West,HKW,场址VI)。此次项目中,树礁将在北海大规模应用,这在全球尚属首次。树礁是一种圆形、可生物降解的礁体结构,由废弃的果树制成,具有坚固和稳定的特点。这些树木通常来自荷兰的水果种植业,当果树开始减少果实产量时就会被清理。树礁的概念... 2025-02-25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一行到访山东海洋集团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一行到访山东海洋集团,双方围绕海洋领域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及资源共享等合作事宜开展座谈交流。山东海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国栋出席活动。 2025-02-1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