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两会上,如何加速开启蓝色新动能成为热议话题。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沿江沿海港口转型发展,推动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清洁能源等产业形成领先优势。作为江苏沿海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南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滨江临海优势,肩负着“打头阵、扛重责”的重要使命。
因势利导,促港口高质量转型发展
南通是江苏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区位优势显著。近年来,南通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北翼江海组合强港。省人大代表、南通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朱玉强表示,南通港将全力推动沿海重大港口项目按时开工、投产达效,加快构建“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的综合集疏运体系。2025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有望进一步增长,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将达到3亿吨。
耕海谋强,推动优质项目加速落户
南通在全省率先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链主带动产业集群,加速释放沿海项目集聚效应。2025年,南通计划初步培育形成九大海洋产业,建成不少于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和20家优质龙头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050亿元。如东县作为南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发展海洋实体经济,推动液态空气储能、算力中心等LNG冷能梯级利用项目落地。
创新驱动,打造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船舶海工产业是南通的特色产业,其船舶制造和海工装备制造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4。近年来,南通成功交付了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FPSO、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等“大国重器”。以入围工信部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南通正全力构建“232”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世界一流船舶产业基地。2024年,南通船舶海工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拓展深远海装备、极地装备等前沿领域。
南通正以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全方位践行向海发展理念。通过港口高质量转型、优质项目加速落户以及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的打造,南通正加速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向着“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