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一套装备,数百企业,这条高端制造“链”藏在水面之下

2024-07-15 12:00     来源: 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水下采油树海洋能源科普
水下生产系统由水下井口系统、水下控制系统、水下集输系统 等9个子系统 组成。需要在海底高压、浸没的特殊极端环境中持续工作数年乃至数十年,它们是如何保障油气生产的呢?

让更多首台(套)落地应用

首台(套)的诞生之路注定不会是坦途,首台(套)产品也未必是完美的,但只有首台(套)应用成功,产品才能进入“研发-生产-应用”的良性循环。

水下连接器、水下阀门、水下多相流量计都是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油通过科研项目,与国内高校、民营企业联合攻关,获得成功。

以水下多相流量计为例,它可安装在水下采油树或管汇等设施上,进行油、气、水产量的实时在线计量。随着全球深水油气田开发进程的加速,水下多相流量计的市场愈发广阔。

但水下多相计量产品技术含量高、开发投入大、可靠性要求高,全球仅有四家公司可以生产,核心技术国内不具备。更重要的是,做出来谁用?

中国海油为民营企业的水下产品提供前期设计需求和后期应用场景,积极提供工程测试条件。2019年,某企业研发的国产水下多相流量计首次应用于流花21-2油田。随后几年,国产水下多相流量计在国内使用率越来越高,更在国际市场上叫响了口碑。

在一个个研发项目和课题的集聚之下,一批掌握水下产品“独门绝技”的企业脱颖而出,越来越多专为深水设计的首台(套)产品不断涌现。

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制造场地,一个高达4米的橙黄色设备格外亮眼。

这是将要安装在锦州25-1西项目海床泥面下钢圆筒内的水下管汇。来自产业链上各个企业生产的关键零部件汇聚于此,完成最后的总装与测试,准备前往最终的目的地——渤海海床以下的“生产基地”。

这些设备按照15~30年免维护 的产品标准进行设计,对各个零部件的材料、制造、测试等环节均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

“通常应用于陆地油田的产品,仅需进行200次左右的温度、压力循环测试,但是如果产品用于水下,就需要进行600次循环测试 。此外,还需要按照海水深度所对应外压1.1倍的压力 进行高压舱测试。”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张飞介绍道。

为此,海油工程承建了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专业化平台,配置了一大批专业设备。锦州25-1西项目水下管汇正是在这里经历了管道压力测试、接口匹配测试、阀门差压测试等“层层磨炼”,才开启前往海底的旅程。

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专业化平台每年要对近百台(套)设备 分别进行水下产品深水环境模拟测试、高低温循环测试、环境应力筛选测试、水下生产系统集成测试。

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还负责水下产品研发设计、加工制造、总装集成和售后服务,为国内海洋工程水下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可以说,这里打通了从科技成果走向工程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近两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相继投用。南海东方1-1气田东南区块乐东气田开发项目中使用的首套自主化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是由中国海油联合国内16家优势单位共同进行科研攻关的成果。

“深海一号”二期开发工程、流花16-2/20-2/21-2油田群均采用水下生产系统开发。在“深海一号”二期开发工程中,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千米级水下智能发球管汇已完成交付和海上安装。

“链长”还要走多远?

当自主设计与建造的水下产品越多,中国海油能够带动的企业也越多。但“链长”要做的,远不止此,中国海油还需要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之间起到“润滑”作用,发挥链长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

中国海油有天然的应用场景优势,要提升企业参与产业链建设的积极性,就要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地方用”,做到以点带链、以链带面。

正是依托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设备攻关,中国海油自主完成了这些水下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测试,一大批水下产品找到了新的市场方向。

“内销”加“出海”,中国海油不断发挥“总包”优势,带动更多国内产品共同走向市场、走向国际。“链长”和链上企业共同交织出深水油气装备突飞猛进的发展故事,激荡出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盎然前行的澎湃浪潮。

放眼全局看产业,站位产业谋发展。未来,中国海油还将依托“一带一路”,深度参与全球水下产业建设,牵头带领更多国内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水下项目,积极贡献中国产品、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进一步带动我国水下生产系统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总重约3万吨的海洋油气平台安装就位

记者17日从中国海油获悉,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总重约3万吨的海洋油气平台,在珠江口盆地的西江油田安装就位,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自主化建造能力取得重要突破。这次安装的西江30-2B平台,是一座集钻井、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固定式油气钻采平台,平台由海上部分和水下导管架两部分组成,矗立在98米水深的大海上,总高度约198米,相当于70层住宅楼的高度,总重量约3万吨,所用钢材重量超过2座广州塔的钢结构总重,投影面积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2024-07-18

中国海洋宣布:渤海中生界潜山勘探领域获重大突破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在渤海中生界潜山勘探领域获重大突破。龙口7-1油气田位于渤海东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6米。发现井龙口7-1-1共钻遇油气层约76米,完钻井深约4400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天然气近百万立方米,日产原油约210立方米,创造了渤海油田天然气测试产能的最高纪录。 2024-07-16

SLB受聘继续挖掘TotalEnergies安哥拉深水油气项目的“巨大潜力”

海洋能源网获悉,在建立了为期十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增强能源资源获取的可扩展数字解决方案后不久,TotalEnergies向SLB授予了安哥拉近海深水项目的13口井海底生产范围合同。SLB的OneSubsea合资企业也得到了Aker Solutions和Subsea7的支持,已被任命负责13口井的海底生产系统范围,包括Kaminho项目开发的相关设备和服务,该项目由TotalEnergies及其20/11区块合作伙伴分两个阶段开发,用于Cameia和Golfinho的油气发现。该公司将在当地支持该.. 2024-07-04

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乌石23-5油田群顺利投产

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7月1日顺利投产。中国海油介绍,这是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北部湾首个海上油田岸电项目。该项目为原油处理站、液化天然气站、液化石油气站、生产水站、变电站、5G基站“六站合一”,生产水全流程零排放,成为中国海上油田绿色开发的新样板,为我国能源行业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提供示范。 2024-07-01

我国自主开发的首个海上超深大位移井项目全面投产!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28日,由我国自主开发的首个海上超深大位移井项目——恩平21-4油田在珠江口盆地全面投产,日产轻质原油可达740吨 。 2024-06-2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