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11日,在202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众多业内专家学者围绕“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这一主题,共同弘扬航海精神、传承航海文化,探讨新形势下航海领域发展大计,共话海洋强国梦、交通强国梦。
启动仪式上权威发布了2023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和安全诚信航运公司、船舶名单等表彰名单,以及中国智慧港口发展成果等。随后,“新海辽”轮船长作为代表,向所有航海从业者发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建新功》倡议。
在主论坛环节,交通运输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天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港口协会、世界航运理事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航运相关业内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这一主题作专题演讲。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万敏在演讲中提出,“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道路上,我们要携手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以价值创造为要,以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高效、安全为本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打造数智、绿色、开放、共享、安全的行业发展生态圈。”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成为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航运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核心环节,正在向数智化、全链化及绿色化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航运业高端化、高效能、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绿色低碳已经成为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表示。:“迎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在创新、产业、转型、企业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全球产业技术合作,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海洋强国、交通强国、造船强国建设。”
经略海洋,装备先行。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大型邮轮、深海油气装备、万米载人深潜器等高端装备研制成功,大型LNG船、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总装建造企业、研发设计单位和专业化配套企业,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空间布局,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攀升。这不仅满足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为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着力打造全球领先、智慧绿色、安全韧性的现代产业链,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裴岷山围绕“三个必须”就建设智慧安全韧性的高质量港航产业链,奋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表态。“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浪潮,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3E超大型港机、深海远洋核心装备、国际航运物流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全面提升航运事业全产业链发展能级,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我们必须加快智能转型,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航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慧港口、数字航道、绿色疏浚、智能装备、现代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智能激活航运事业发展新动能”;“我们必须携手前行,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新平台,推动信息互通、技术共享、资源互补,着力构建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港航产业生态圈”。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多层面协同发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全球产业技术合作,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