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上CCUS对于“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胡松琴认为与陆上CCUS相比,我国发展海上CCUS具有显著优势。
胡松琴进一步阐明这个“显著优势”,她说:“我国海域封存潜力巨大,根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年发布的初步预测结果,海域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同时,适宜封存的海域与我国高碳排放企业的集中所在区域距离较近,海上CCUS的源汇匹配性较好。此外,与陆地封存相比,海上封存还具有安全性高、环境风险小等特点。”
去年提案已得到回复
“基于这些显著优势,为落实2021年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的有关要求,去年,我在提案中聚焦海上CCUS产业发展,提出了关于推动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案。”胡松琴说,“我的提案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
胡松琴介绍,“2023年8月24日,我所提的有关意见建议得到了切实答复。”
“提案答复主要从顶层设计、推动示范、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和深化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我国海底地质碳封存的有关工作整体情况作出了回应。”胡松琴说。
在推动示范方面,提案答复指出,2023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实施《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积极推动低碳油气田示范引领等任务,支持具备资源条件的油气企业积极推进海底地质封存项目建设。自然资源部组织浙江省开展东海陆架盆地碳封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支持青岛市制定CCUS三年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将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支持包括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在内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应用。
今年提案抓住“示范”这一“牛鼻子”
“去年,我主要是从推动产业发展较为宏观的层面提出有关建议;今年,抓住‘示范’这一‘牛鼻子’。”胡松琴进一步说明,“今年重点从推进海上CCUS示范项目落地实施这一较为具体的层面,提出相关提案。”
为何要抓住“示范”这一“牛鼻子”进行提案?胡松琴表示,有以下4点的考虑。
一是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要求,要建设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CCUS示范项目。推动示范项目落地实施是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二是目前我国CCUS整体上仍处于技术研发和示范阶段,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对于推动整体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三是截至2022年底,我国示范投产的CCUS项目共计约50项,仅1项是海上CCUS项目,且规模较小,年封存量为30万吨/年。四是根据调研了解到,目前海上规模化、产业集群式CCUS示范项目虽已具雏形,但仍在概念和研究层面,由于一些困难,相关项目尚未实际落地。
“为此,经过调研和分析,针对加快推进海上CCUS示范项目落地实施,我提出有关意见建议。”胡松琴进一步表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上CCUS是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也希望我的提案能够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海上CCUS示范项目建设落地提供更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