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第三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论坛举办

2023-11-23 10:17     来源:中国太平洋学会     海洋碳汇 碳捕捉封存

凝聚智慧,“碳”索未来。2023年11月12-15日,第三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OCCUS, Offshore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论坛在厦门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中国太平洋学会联合主办。论坛旨在探讨离岸CCUS战略定位,促进基础科学发现与工程技术实践互哺,协同推进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服务于我国海洋增汇与陆海资源、生态、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能力提升,促进我国乃至全球蓝色经济协调发展。

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才。专家们齐聚一堂,围绕离岸CCUS发展战略与关键科学技术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共同展望了离岸CCUS的发展前景,并凝练未来5-10年的核心发展方向。

01 论坛开幕

论坛主席、厦门大学教授李姜辉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戴民汉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向莅临本届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技术精英以及年轻学子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海洋碳汇”对全球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期望各界精英学者能借此学术盛宴共同探索未来海洋资源利用与治理保护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副总工程师李阳致辞。李阳指出我国沿海地区CCUS工程与技术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离岸CCUS工程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碳捕集、运输、封存安全和驱油利用等工程技术难题亟待解决,本次论坛将为推动离岸CCUS技术发展应用与规模化、产业化作出积极贡献。

本届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李正楼致辞。李正楼表示太平洋学会将发挥自身学术资源优势,为论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支持。

02 论坛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春、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刘强、以及浙江大学特聘教授程军带来精彩纷呈的论坛主旨报告。三位报告人分别以CCUS的战略风险、海上CO2咸水层封存技术,以及微藻固碳研发示范为主题,与参会嘉宾做了多视角多层次的分享与展望,为本届论坛揭开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序章。

03 专题报告

第三届离岸CCUS论坛涵盖了八个专题。

专题一

“离岸CCUS战略发展规划”

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员周蒂重点介绍了玄武岩CO2矿化封存技术,指出洋中脊在碳封存方面的巨大潜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朱磊、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梅应丹以及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工程师周佳丽分别从经济、技术、合作模式等多角度阐释了CCUS技术的复杂性和广泛影响,并强调在推动CCUS技术应用时需倾听各方意见,全方位审视其效益。

专题二

“海洋生物/藻类固碳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该专题从生理、基因以及藻类产业化等多个角度深入展示了碳中和背景下藻类固碳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厦门大学副教授高光引导会场学者进行交流,专家针对“藻类碳封存的长期存储利用”“海上养殖相较于陆地的局限性及其突破策略”等问题纷纷发表独到见解,同时就“颗石藻是碳汇还是碳源”等长期争议问题展开讨论。程军作分会场总结发言,强调藻类在固碳产业中具有独特潜在优势,其资源化技术有待深入研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在未来仍需攻克。

专题三

“海洋CO2输送管道及注采井筒安全保障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喻健良、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所长范振宁、中海油研究总院工艺总师张明、康士伯数字公司全球副总裁吴海锋、大庆油田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孟岚等与会代表,针对海洋CO2输送管道技术提供了一体化动态模拟等CCUS数字孪生构建与应用机理模型。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所长付安庆、中石化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姜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杜华龙等代表,针对如何解决注采井筒安全保障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分享,从数字监测方法和信号处理算法层面对碳封存领域水下管道泄漏点进行探测,有望助推构建管道的定期检测链及低成本商业化模式。

专题专家合影

专题四

“近海咸水层CO2地质封存与驱油潜力”

我国近海咸水层CO2地质封存与驱油潜力极大,来自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中海油研究总院以及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的多位工程师,围绕我国近海咸水层碳封存机制、科学选址以及潜力评价进行分享。我国近海盆地封存CO2具有极大潜力,但选址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判断标准不统一等难题。如何因地制宜地推进海底碳封存研究与工程建设,将决定未来规模化海底CO2封存能否成为减轻我国东部及华南地区碳减排压力的关键。

专题五

“海底CO2驱油与封存协同理论与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琦提出海底CO2封存项目的选址策略,应充分考虑碳源和碳汇因素,如估算沿海碳源排放量级及分布情况、采用多种估算方法进行封存量预估等。随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程师孙建业及研究员陈建文、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毅、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李彦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刘树阳和副教授韦贝、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员何佑伟等代表,就各研究领域提出了CO2封存协同理论的方案设计和技术应用方案。陈建文作专题总结,他指出海底CO2驱油与封存协同技术,在碳中和背景下具有广阔前景,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需解决,如泄漏机制及安全稳定性评价方法等。

专题六

“离岸CO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与监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副院长陈聪、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工程师宋学行、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工程师李芳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贺仲金等,分享了离岸CO2封存的机理、数值模拟以及监测技术体系。随后的讨论中,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封存地泄漏监测的具体优化机制。李姜辉对海底碳封存监测优化机制提出指导意见,尽管其点位布设方法尚未明确,但建议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具体应用场景及可选工具。对于海底CO2的小通量泄漏,则可通过海洋本身的自恢复能力还原。

专题七

“海底CO2运移监测的地球物理与数字孪生技术”

海洋二所副研究员牛雄伟、广东省地震局正高级工程师吕作勇、浙江大学研究员俞红玉、中科院南海所副研究员李鹏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程师刘斌等专家对CO2运移监测及数字孪生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专家表示,在利用声学监测海底碳封存的应用中,需要结合地球物理的工具和方法,如集成水声和地声的信号处理技术及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专题八

“海底CO2封存声学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邢磊、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徐超、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秋华、湛江湾实验室研究员董阳泽和鹏城实验室研究员李胜全等专家学者,围绕封存选址及CO2运移周期过程监测,分享了对海底CO2封存声学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

除精彩的口头报告外,会场还设有海报展示区,来自14家教研单位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展示了其在离岸CCUS领域的相关成果亮点,为领域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江静练、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王茜茜和博士研究生任昕同学分别荣获优秀海报一、二、三等奖。

04 论坛闭幕

经过两天的深度研讨与充分交流,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在闭幕仪式上,李智等各分会场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并对离岸CCUS领域发展提出思辨与启示,为这场学术盛宴画上尾声。最后,本届论坛主席李姜辉宣布,第四届离岸CCUS论坛将于2024年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承办。海洋二所代表牛雄伟表示,第四届论坛将持续聚焦离岸CCUS的未来发展,期待更多的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

推荐阅读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分党组书记、局长雷波:汇聚南海区海洋力量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四个重大转变”,明确指出了我国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谋划部署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六大战略部署”,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导向清晰、意义深远。这为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生态系统保护治理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服从服务于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前进 2023-11-24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过2000万立方米!

截至11月中旬,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自今年6月1日投用以来,已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过2000万立方米,为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动能。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也是所在油田群的中心平台。油田群高峰日产量超7000吨 ,通过一套二氧化碳回注系统和二氧化碳回注井,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正以每小时超8700立方米的速度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底地层800多米 的咸水层中。 2023-11-23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海油发展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5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海上石油平台观测分中心授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石绥祥,中心副主任李双建,海油发展董事长、党委书记朱磊,副总经理王伟出席活动。 2023-11-21

海油工程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近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海油工程副总裁谢日彬带队参展,并与Petrico公司首席财务官Ms.Nicola Ng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办共享中心、设计院、特种设备分公司相关人员参加活动。展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其中技术装备展集中展示了行业绿色低碳、数字智能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海油工程受邀参会在中国海油展区内,由海油工程承建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国内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 2023-11-10

椒江举行大陈岛“海洋蓝碳”交易新闻发布会

近日,椒江举行大陈岛“海洋蓝碳”交易新闻发布会,通报浙江省首个贻贝“海洋蓝碳”交易首拍情况。此前,椒江区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拍卖会在线上举行。经过多轮线上竞拍,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万元总价成功拍得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 2023-11-0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