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椒江举行大陈岛“海洋蓝碳”交易新闻发布会

2023-11-07 11:41     来源:椒江发布     海洋蓝碳 海洋碳汇
近日,椒江举行大陈岛“海洋蓝碳”交易新闻发布会,通报浙江省首个贻贝“海洋蓝碳”交易首拍情况。

此前,椒江区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拍卖会在线上举行。经过多轮线上竞拍,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万元总价成功拍得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

大陈海域陆地双发力 全面评估海洋蓝碳储量和价值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汇,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的背景下,全球蓝碳交易日益活跃,主要集中在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三大类滨海生态系统中。

“为做好海洋蓝碳相关实践工作,前期我们对大陈海域和陆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通过模型推导、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和论证大陈岛海洋蓝碳的储量和价值。”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李展明介绍。陆地方面,确定了上大陈8个样方、下大陈7个样方,设定了120个采样点,对植被、土壤、凋落物、土壤呼吸等进行全面调查,系统客观评价大陈岛陆地碳汇资源潜力;海洋方面,通过对岛上厚壳贻贝、海中大型藻类进行采集测算,并且通过一年四季调查采样,核算大陈岛海岛碳汇。

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 为“海洋蓝碳”交易赋能

本次碳资产交易涉及2016年-2023年大陈镇贻贝养殖产生的碳汇量,由“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进行碳汇量核算。据了解,“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是椒江区大陈镇政府在“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岛建设工程”中一揽子项目中的重点核心项目。

该平台的建设由吴丰昌院士团队领衔,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台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2022年为大陈镇量身打造的“碳收支核算及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利用了人工采样、实时在线监测、卫星数据反演、模型校准与预测、大数据局数据归集、碳评估方法核算等手段,依托海环生态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移动台州分公司先进的软硬件开发集成技术、4G/5G通讯技术进行建设,目前已经投入运营。未来该平台将持续为大陈岛打造“零碳岛”提供最前沿的双碳技术支撑,成为大陈岛名副其实的“双碳大脑”。

让企业享实惠 让民众乐参与

在拍卖中购得蓝碳的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震宇表示,近年来企业积极参与生态环保与节能降碳活动,此次竞拍的2223吨贝壳碳汇将作为储备,期待在国家不断升级扩大的碳资产交易圈中赢得先机。

本次拍卖的“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由大陈镇全体贻贝养殖户创造。“这次拍卖所获得的100500元将由台州市椒江大陈岛惠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大陈岛共富基金的载体,回馈到每个养殖户手中,同时撬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大陈低零碳产业的建设中,鼓励岛民渔民的生产积极性,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大陈镇专职党委委员颜超说。

此外,椒江农商银行出台“蓝碳贷”“蓝碳存”“蓝碳积分”等金融服务,建立蓝碳积分普惠体系。“我们将对进行蓝碳交易的企业贷款进行增信,足额满足企业经营需求,最高可达5000万元,并在贷款利率方面,结合海洋蓝碳应用情况,给予最高同等利率5折的优惠,最低至LPR贷款利率。”椒江农商银行董事长陈兆星表示,同时也为参加大陈岛碳贡献的民众设计“蓝碳积分”账户,享受“双碳”成果。

推荐阅读

我国应将海洋碳汇议题纳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海洋碳汇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健全完善我国海洋碳汇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议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使得海洋碳汇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更加清晰,成为衔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结合调研分析,我们发现海洋碳汇在我国发展取得一些成果:一是海洋碳汇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起,我国启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海洋碳汇建设的要求开始出现在国家级政策体系中。《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对海洋碳汇建设作出指导。 2023-10-31

福建:释放“蓝碳”潜能 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度3752公里,居全国第2位,具有得天独厚的“蓝碳”发展基础,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其中,我省是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最北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河口海湾滩涂等地。我省亦是国内海水养殖产品的主要供给地,其产量占比常年稳居全国前列。庞大的渔业养殖规模同样提升了海洋碳汇潜力与固碳效率。“蓝碳”优势正逐步转换为“蓝碳”经济与生态价值,为开拓“蓝碳”经济新“蓝海”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3-10-30

专访 | 海洋油气田低碳转型需“三管齐下”

推动能源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是关键一环。聚焦海洋油气田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未来,又将如何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中能传媒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兼中海油研究总院(以下简称“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 2023-10-26

扎实推进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万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1.扎实推进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将海上风电作为万宁市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对万宁市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起到核心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中电建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一期装机规模为20万千瓦,建设12台单机容量16MW以上的风机,计划2025年底全部建成并网;二期工程装机容量80万千瓦,计划于2027年底全部建成并网。 统筹做好海上风电运维,推进服务专业化、精准化,支持开发企业、风机制造企业组建专业运维机构,鼓励委托开展社会第三方专业运维。 2023-10-24

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示范基地” 揭牌

10月11日,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示范基地” 揭牌仪式在蜈支洲岛旅游区举行,标志着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保护工程迈入崭新阶段,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牧场碳汇与渔业碳汇在中国南海的蓬勃发展。 2023-10-1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