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自改革转型以来,牢牢把握海区海洋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定位,努力担当起海洋资源利用监管者、海洋生态环境守护者、海洋防灾预警瞭望者、海洋科技创新实践者的角色,取得了系列成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政治机关意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攻坚必有我的决心和担当,携手南海三省(区)海洋力量,更加坚定地走稳走实南海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为助力海洋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深入领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努力在推动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上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摸清海区海洋资源家底。 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持续深化南海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编制海区海洋自然要素清单,掌握海区重要海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及生态环境基础要素。
二是不断完善海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体系。 健全完善南海区海洋经济会商制度,系统把握南海区近岸陆域与近岸海域综合开发态势及产业发展特征,充实完善促进南海区沿海产业高质量、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的海洋信息数据。
三是严格落实海洋资源监管督察责任。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立适应于海区多样化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用好海域海岛动态监管平台,加强海区内地方围填海监督检查。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监管。探索远海风电、深海油气开发监管。完善审批、监管和督察工作技术支持系统,贯通海洋监管和海洋督察工作机制,强化日常业务监管,实施定期海洋督察,维护良好海洋资源开发秩序与海洋生态系统健康。
深入领会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努力在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实践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海区海洋事务综合协调机制。 坚持系统观念,着眼海洋生态系统的统一性、复杂性和脆弱性,推动海区层面建立多部门协同、多领域合作、多要素集成的海岸带、海域、海岛有序开发和综合治理机制、海洋灾害预警和减灾机制以及海上执法维权机制,努力实现信息互通、监管协同、执法联动。
二是提高海区海洋空间用途管制能力。 注重目标协同,着眼近海海域、海岸线和近岸陆域一体化统筹,突出重要岸线、滩涂、海域及岛屿利用布局,尝试开展海区海洋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动跟进监督海区内海岸带及近岸海域开发的强度、广度及深度。
三是加大海区无人海岛礁保护利用力度。 强化问题导向,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科学价值、区位优势及权益安全等多因素,实施对全海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的定期监管,强化对领海基点生态保护监管。
深入领会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努力在提升海区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上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水平。 深入开展海区生态演替规律与资源承载力研究,加强海区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调查评估和生态预警监测,重点构建长棘海星、珊瑚白化预警监测机制,定期发布南海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报告。
二是指导开展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治理。 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以海岸带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为牵引,聚焦大湾区、北部湾和海南岛,注重自然恢复、整治修复、控制保护等多维度多措施的系统运用,指导地方实施南海区滨海湿地、盐沼、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差异化高效率生态修复。
深入领会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努力在增强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科技支撑上下功夫
一是推动制定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标准规范。 着眼落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在自然资源统一分类标准和调查监测评价制度下,探索构建海区“岸-海-空-天”生态系统健康立体诊断技术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努力推动实施全域全程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
二是不断提高海区海洋数据获取与信息应用水平。 从数据采集、标准化、再分析、业务化等全链条出发,进一步加强海洋信息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推进南海区海洋立体监测网建设,形成海区基础信息保障“一张图”,强化对南海全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信息保障能力。
三是持续增强海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海区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探索环境DNA、AI技术、无人机(船)、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重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核电冷源致灾生物防控及海洋碳汇通量监测等交叉研究,探索推进南海典型生态系统基因库和珊瑚避难所建设,切实以科技赋能海区海洋生态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入领会“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努力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下功夫
一是挖掘海区蓝碳资源潜力与生态价值实现途径。 着眼提升南海区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协同南海三省(区)在加大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传统蓝碳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及扩容增量的基础上,探索挖掘海洋微生物固碳、海岸带沉积固碳等新兴海洋碳汇资源,积极拓展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二是增强海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着眼统筹发展与安全,立足“海洋灾害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和调查评估”职责,不断提升海洋灾害预警报的自主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科学评估和预警风暴潮、海平面、海岸侵蚀等各类海洋环境灾害,进一步强化海区赤潮、溢油、危化品和核应急等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积极助力南海三省(区)海洋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分党组书记、局长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