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系统”是什么?
即中央控制系统被称为海上平台的“大脑”,它既是“24小时管家”通过遍布平台的传感器、探头、摄像头时刻监测和控制平台系统参数,保障各个系统在安全数值内运行,同时,它也是“管路交警”,根据“实时路况”调整管路内油、气、水确保油气生产工艺平稳。
惠州油田作为南海东部第一个投产油田,已稳定开发生产33年,在升级改造前,8个海上平台的中控系统均为进口,平均服役时间超15年,部件老化、故障率高、备件采购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平台平稳生产。
去年以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大力推动“中国大脑”在老油田安家落户。
相比于进口中控系统
咱“国货”都有啥优点?
中文系统、界面更清晰!相比进口设备,该系统拥有全中文操作界面、流程清晰明了、设备布局合理、报警画面简洁、因果逻辑可视化,可根据现场人员操作习惯对界面进行了优化,便于生产人员监控平台运行状态,快速锁定系统产生报警的原因,高效发现并解决问题。
硬件冗余 系统更可靠!
该系统通过SIL3(安全完整性等级3)安全认证,硬件冗余配置,具有故障容错能力,当系统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将介入并代替故障部件工作,从而实现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在线维护 维护更便捷!
该系统的组态和程序修改更加便捷,硬件可在线更换,程序可在线下安装,彻底告别以往中控系统的维护只能在计划关停期间进行的历史。此外,相比进口产品,“国货”每年的维护费用还将下降50%,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不同于新建平台,在老平台上进行中控系统升级改造无疑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脑移植手术”,作业人员需要在宝贵的停产大修时间窗口里完成新旧系统的替换并确保平台众多设备,能与新系统重新建立有效连接。
在系统建设阶段惠州油田统筹规划、提前部署组织人员全面整理核对接线图、布置图、控制逻辑图等项目图纸,并安排专业团队到厂家深度参与中控系统的建造、测试、验收等环节,确保中控系统更适应油田实际。
在现场施工阶段,海陆团队齐心协力抢抓不到平均5天的停产大修时间窗口,高效完成了24个控制系统机柜的拆装改造、2400余个线路点位的拆接校验,一口气为老平台换上了“中国大脑”。
此外,惠州油田还持续开展“讲逻辑讲系统”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平台人员系统维护和操作水平。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将进一步总结巩固在役海上设施中控系统国产化升级的成果和经验,推广创新思路、原创技术、扩大产学研融合,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