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深圳赤湾建造场地随着直径2.2米、长85米重达258吨的西江30-2B导管架首段下水腿完成吊装作业,在预定位置精准就位,这标志着该导管架现场总装作业正式启动,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开发项目全面迈入建造快车道。
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开发项目该项目核心设施包括1座原油生产平台西江30-2B、1条混输管道及1条海底电缆。平台设有32口井槽,总重量约3万吨,由1座高108米、8腿12裙桩的导管架和1座集钻井、生产、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上部模块所组成。
西江30-2B平台在设计上应用了多项数字化、智能化工艺,包括“台风模式+远程复产”、区域电力组网等,并采取“一体化+可视化”的建造模式,将有效提高油田生产时率,减少平台运维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助力南海东部油田稳产上产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再提速。目前,平台导管架和上部模块分别在深圳、珠海两地加速建造。
本次吊装的为下水腿2号腿第1段,直径2.2米,长85米,重达258吨,好比将170多辆小汽车,一次性吊至高空并实现精准就位量身打造吊装方案。
面对连续暴雨天气给作业带来的巨大挑战,项目团队按照导管架建造程序和大型吊运程序,多轮优化作业方案,合理安排吊装顺序,精细分析导管架下水腿强度,较好克服了因潮湿导致的形变问题,保障了作业的顺利开展。
紧密配合精准就位
作业期间,团队紧密部署,明确风险控制措施,持续加强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3台600吨履带吊合抬下水腿,通过默契配合和灵活走位,仅用1个多小时便完成精准就位。
西江油田群位于深圳东南12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域,所在位置水深约100米,投产20余年来,累产原油超8600多万吨,位列南海东部各油气田首位,现有在生产油田4个,生产设施6个。近年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创新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实施“油田周边找油田”策略,经过4年3轮滚动扩边调整,成功将西江30-1区块的地质储量规模增加近10倍,推动了产能建设项目的成功启动。
作为中国海油提质增效升级行动的有力举措之一,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开发项目还联合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实施了中国海油首例大型主发电机组利旧项目,跨海域调配渤海油田海上设施因启用岸电项目“退役”的主发电机,累计盘活闲置资产超5000万元,节约项目成本约2000万元,大大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目前,西江30-2B平台所需的3台“移植心脏”已完成全部维保升级工作,并通过带载测试,具备投用条件。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继续秉承“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理念,聚焦服务增储上产,持续推动海洋油气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力推进导管架预制进程,为南海东部油田稳产2000万吨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