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构筑“5+1+N”大海洋学科体系为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海大智慧

2023-06-29 16:01     来源:海南日报     海洋牧场智慧海洋海洋强国

日前,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揭牌,标志着该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正式成立。该校将携手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培养国际化的拔尖创新船海人才。

建校88年来,广东海洋大学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南海,为国家及地方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进入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学校如何向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的目标迈进?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日前,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校长潘新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和人才重要结合点的作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构筑“5+1+N”大海洋学科体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为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海大智慧。

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

奋力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

南方日报:学校如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杨洲:学校对标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握好全与专、点与面、虚与实、远与近的辩证关系,找准理论学习的着力点、调查研究的切入点、推动发展的着眼点、检视整改的落脚点,前后贯通、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在深处、研在难处、谋在细处、干在实处。

学校坚持把“学思想”放在第一位,以强化理论学习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截至目前,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集中学习研讨79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讲授专题党课158场次,其他干部教师在所在支部讲授专题党课100余场次,各基层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超560次、主题党日活动超230次,累计参加人数超过1.2万人次。

南方日报:如何将开展主题教育与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

杨洲:学校把开展主题教育与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以深化调查研究“靶向”解决高质量发展难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确定了12个专项共18个具体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18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明确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

我们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学校主攻方向,持续深化学校海洋特色,不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奋力推动高水平海洋大学再上新台阶。

推进海洋类学科专业集群式发展

南方日报:围绕构筑大海洋学科体系,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

潘新祥:学校对标国家所需、区域所向,结合学校所能,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大海洋学科体系建设,学科水平持续提升。学校先后两次入选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进入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

我们还对学科结构布局进行优化重塑。调整优化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布局,合理布局阳江校区学院和学科专业设置,实施“一院一靶”计划,重点学科实现所有学院全覆盖,支持鼓励各学院“向海发展”办出学科特色和水平,推进学校海洋类学科专业一体化、集群式发展。

南方日报:接下来,还有哪些计划?

潘新祥:我们将以优势促特色发展,深化内涵发展,谋划海洋学科体系“大平台、大团队、大交叉、大项目、大成果”建设,构建起大海洋学科体系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把海洋特色学科做强,以此带动、辐射和影响其他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

我们将制定实施大海洋学科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推动“5+1+N”大海洋学科体系建设,加快提升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水平,重点培育信息与涉海学科、管理与涉海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群,支持“N”个学科专业向海发展。

此外,通过政策优先保障、机制优先创新、经费优先投入,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和5个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国家级重大平台建设、重大重点项目研发、重大成果培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高峰优势学科促进大海洋学科体系发展。

用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南方日报:下一步,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增量主要在哪里?

杨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学校坚持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以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我们将以跨领域科学研究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集群式发展,促进新工科、新农科和新文科融合发展。同时,加快最新科技成果向教育教学转化,强化跨学科、跨领域的培养方式,构建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的海洋特色和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引领社会服务方面,推动科学研究从以学科为导引向以需求为导引转变,从以自由探索为主向有组织创新模式转变,推动建设校企校所联合、跨学科交叉的新型学术组织和研究实体,增强学校科研与国家海洋科技重大需求的适配度、集聚度,提升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贡献度。

南方日报: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作为以“海洋”命名的大学,学校如何担当作为?

潘新祥:作为一所有着88年办学历史的海洋类高校,广东海洋大学始终怀揣“兴海强国”的理想抱负,肩负南粤人民科技兴海的崇高使命。近年来,学校在水产种业、海洋牧场、海洋人才培养等方面聚合资源、持续发力。

比如,学校以水生生物和耐盐碱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创新评价研究,培育高产、抗逆与高品质种养殖新品种,助力广东种业振兴。聚焦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学校组织首批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科研团队,以海洋养殖、装备制造、水产种苗及饲料、冷链物流及贸易、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发展产业为着力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有组织科研,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并转化应用。

杨洲:省委明确的“1310”具体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施工图、任务书。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学校将以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为抓手,发挥深圳研究院、阳江研究院、湛江湾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作用,围绕现代生物种业、深远海养殖与海洋牧场、精深加工与预制食品、海洋装备、红树林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开展创新性研究,构建现代海洋渔业产业技术体系,为服务广东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深耕“海上粮仓”,唱响“海洋牧歌”贡献海大智慧。

推荐阅读

1-5月漳州市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2023年我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点项目190个,其中在建项目110个,总投资190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4.7亿元,1-5月完成投资226.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62.1%,超序时进度20.4个百分点;前期项目80个,总投资1391.4亿元,1-5月完成投资38.3亿元,已开工项目35个。 2023-06-29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到乐东龙栖湾国家级现代智慧海洋牧场调研

2023年6月20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到乐东龙栖湾国家级现代智慧海洋牧场调研深远海养殖工作。海南省副省长顾刚陪同调研。马有祥一行考察了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3号,详细了解乐东深远海养殖规模、产值效益等发展情况。去年来,乐东按照渔业转型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发展思路,以龙栖湾海洋牧场为示范推动深蓝渔业发展。海南首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经过7个月的深海养殖,捕捞首批渔获约75万斤。马有祥指... 2023-06-27

耕海牧渔,科学建设“福海粮仓”

走进福建宁德三都白基湾海域,万亩海上鱼田映入眼帘,千口渔排在海面上整齐连接,蓝黄相映、蔚为壮观。随着一袋鱼食撒下,网箱里的大黄鱼欢跃翻腾、竞相逐食。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鱼类,作为我国大黄鱼人工养殖的发源地,去年宁德大黄鱼产量达19.47万吨,占全国八成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三都澳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大黄鱼生长。我们的养鱼网箱升级改造后,预计今年养殖产量达8000多吨。宁德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尤维德说。近... 2023-06-27

潘德炉院士: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洋环境预报预测研究赋能智慧海洋势在必行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于6月19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智造复苏 惟实励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先生在会上就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海洋这一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潘德炉表示,智慧海洋研究事关重大战略,事关国家利益,事关长远建设。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洋环境预报预测研究,赋能智慧海洋,势在必行。在潘德炉看... 2023-06-27

累产天然气超50亿立方米,海油人挺进深海的努力不止于此

两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中国海油党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紧密围绕1534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大工程一个行动,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在增储上产、技术攻关、装备建造等方面全面发力,斩获新突破,上交新答卷。当前,中国海油正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中国海油党组率先垂范,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挺进深海、开... 2023-06-2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