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风光”之城奏响“向海”乐章!射阳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蓝图渐显

2025-11-18 10:17     来源:射阳发布     海上风电
近年来,位于黄海之滨的射阳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为国内风电产业的“璀璨明珠”。凭借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前瞻性的产业布局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我县成功构建起国内最完整的风电产业链,覆盖叶片智造、碳中和认证、储能调峰、零碳社区等全环节,成为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蓝图正加速变为现实。

我县风电产业的崛起,始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江苏乃至全国海上风电资源储备最优越的区域之一,我县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规划近海与远海风电容量超1400万千瓦,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资源腹地。依托黄海之滨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县构建起“陆上+近海+远海”全域覆盖的风电开发格局。

截至11月上旬,我县已建成近海风电装机70.65万千瓦、陆上风电99.7万千瓦、陆上集中式光伏31.78万千瓦、分布式光伏111.3万千瓦。这一规模庞大的发电体系,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稳定的绿色动能,更形成了“资源开发—电力生产—市场消纳”的良性循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场景支撑。

在全市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浪潮中,我县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2021年盐城成为长三角首个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的城市,至2025年7月,全市装机容量再跃升至2006万千瓦,跻身东部沿海“2000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行列。我县凭借超七成的规划风电容量占比,成为盐城实现这一跨越的核心动力源,也为自身产业链的完整性奠定了独一无二的基础。

完整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我县精准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以风电装备制造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成功吸引了一批央企巨头与行业领军企业集聚,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建设—运营—服务”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在产业链上游,国家能源集团、华能、中广核等大型央企纷纷布局,带来了资金、技术与市场资源,推动我县风电项目规模化开发;中游装备制造环节,中车、远景、长风海工、亨通电缆等产业链领军企业扎根落地,形成了叶片、发电机、海底电缆等关键部件的本地化生产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县正加速推进中车、大连重工等4个百亿级“智造产业园”建设。这些产业园聚焦风电装备高端制造,整合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了“零部件—整机—运维”的就近协同。

目前,我县已集聚风电相关企业超百家,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装配、从工程建设到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集群,产业配套率达到95%以上,成为国内风电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区域之一。这种“龙头引领、配套协同、集群发展”的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更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支撑。我县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产业发展核心位置,聚焦风电装备关键技术攻关,打造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平台与标志性成果,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球唯一可满足200米级叶片测试检测平台已全面投入使用,填补了国内超大型风电叶片检测领域的空白。该平台可对长度达200米的风电叶片进行静力加载、疲劳测试等全流程检测,测试数据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超大型叶片的研发与产业化提供了关键支撑。依托这一平台,我县相关企业的叶片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可靠性大幅提升。

在整机制造领域,我县同样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国首台“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机成功并网发电,该风机通过采用低碳材料、优化设计与智能运维技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传统风机降低40%以上,为海上风电的低碳发展树立了标杆。更令人瞩目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在我县成功下线,机组单机容量达20兆瓦,可抵御17级台风,标志着我国漂浮式风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县由此成为全球高端风电装备的重要研发与制造基地。

除了核心装备技术,我县在储能调峰、碳中和认证等配套技术领域也持续发力。依托完整产业链优势,打造“风电+储能”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锂电池储能等技术,有效解决风电出力不稳定的问题,提升了电网消纳能力。同时,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碳足迹核算体系,推动风电产业从“绿色发电”向“全链条零碳”升级。

从新能源产业产值破百亿到向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集群迈进,我县风电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依托国内最完整的风电产业链,正加速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奏响“风光”之城向海发展的华彩乐章。

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县将继续聚焦风电产业链延伸与升级,一方面加大近海与远海风电资源开发力度,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重点发展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储能系统、智能运维等新兴领域,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集群。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定调“十五五”: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等情况,并就十五五能源发展路径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在介绍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时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10亿千瓦,同比增长47.7%,约占新增装机的84.4%。其中,风电新增610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含光热)新增2.40亿千瓦。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98亿千瓦,同比增长27.2%,约占... 2025-11-03

海电运维出席海上风电装备学术交流会 分享深远海运维新思路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21日,海上风电装备学术交流会在福建平潭召开。本次会议以聚焦创新 共绘绿色海工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海上风电装备的技术创新与智能运维发展路径。海电运维总工程师苏代壮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倚重器 向深蓝——海上风电一体化运维解决方案》的主旨演讲。深远海运维策略:向海图强,装备筑基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持续推进,深远海风电场建设正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苏代壮分析指出,当水深超过 60 米后,漂浮式... 2025-11-21

阳江三山岛辅助平台导管架进入总装阶段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20日下午,振华重装承建的阳江三山岛辅助平台导管架上段顺利转运,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总装阶段。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海上工程)施工项目的结构主体由两个平台构成,分别是海上换流站平台和海上辅助平台。海上换流站平台承担着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重要任务,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心脏枢纽。而海上辅助平台则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需求提供保障,它通过栈桥与换流站相连,是支撑整个海上平台稳定运行的... 2025-11-21

华电阳江三山岛六海上风电场项目环评获批!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17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华电阳江三山岛六海上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及公告》。公告显示,华电阳江三山岛六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阳江市海陵岛南侧海域,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2.2兆瓦,建设内容为31台单机容量16.2兆瓦的风电机组及8回总长87.32千米的66千伏集电海底电缆。不包括海上升压站、送出海底电缆等建设内容。项目申请用海面积224.0827公顷。经审查,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对策、生态保护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前 2025-11-20

德力佳 18MW 海上风电齿轮箱首批产品圆满下线

2025年11月19日,德力佳自主设计开发 的18MW海上大功率风电齿轮箱 在无锡基地完成全部验证流程后,首批产品 正式下线 。此举标志着该产品不仅攻克量产难关,更通过了超高标准的全载荷测试,为即将应用的“帆石二”等海上风电场提供了从设计、制造到验证的品质保障。 2025-11-20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