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油工程成果荣获“中国海洋学会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25-11-14 14:18     来源:海油工程微讯     海上油气海油工程海底管道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海油工程参与研发的“双金属机械复合海底管道设计、制造和安装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海洋学会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这一荣誉标志着公司在海上油气运输关键核心技术及管材国产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次评选汇聚了国内海洋领域的顶尖专家、权威科研机构及工程单位,评审共设特等奖4项。海油工程的“双金属机械复合海底管道设计、制造和安装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从159个获奖项目中脱颖而出,充分彰显了行业对该技术成果的高度认可。

该课题由海油工程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聚焦海洋油气输送领域的核心需求,构建了从设计、制造到安装的全流程技术体系。经权威专家鉴定,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该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番禺35-2/1、渤中26-6油田开发(一期)等多个重点项目,推动我国双金属机械复合管“国产化”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未来海洋油气开发“提质、降本、增效”的关键基础材料,双金属机械复合管在跨深水、高腐蚀等极限工况下的大规模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油气输送系统的安全性,推动核心装备国产化,为深远海能源高质量开发提供坚实保障。

推荐阅读

渤海石油研究院助曹妃甸11-6油田实现储量到产量高效转换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曹妃甸11-6油田滚动挖潜项目实施的8口调整井,合计日产原油超700立方米。曹妃甸11-6油田已持续生产近20年,随着开发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持续增大,传统油田开发模式无法满足油田高效生产需求。 2025-11-14

中海油研究总院自主研发的水下环境电化学储能系统通过水池试验验证

海洋能源网获悉,由中海油研究总院自主研发的水下储能系统“瀚能” 顺利通过水下全要素测试,标志着研究总院在水下储能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探索油气场景下的储能技术安全、规模化应用方案,研究总院储能技术团队聚焦储能安全,创新提出水下储能技术方案 ,旨在为海上平台用能结构优化提供新的技术路径,为海上风电、光伏等波动性新能源的规模化接入提供技术支撑。 2025-11-14

国内首创!中国海油这项技术获国际大奖

11月3日至6日,第五十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在中国台北举行。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蓝色生命线”QC小组凭借自主研发的“低压海底管道漏磁检测器的研发”课题荣获大会金奖。这是该团队在连续12年获全国、中国海油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后新的突破,也是装备技术公司在该领域获得的最高国际荣誉。 2025-11-13

我国首个百米级水深加挂井槽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近日,我国首个百米级水深加挂井槽项目——恩平24-2油田加挂井槽项目在完成前期技术攻关论证后,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5-11-12

我国北部湾海域最大油气平台成功完成浮托安装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6日,随着上部组块与导管架的精准对接,由海油工程承建的涠洲11-4综合处理平台成功完成浮托安装,一举打破了我国北部湾海域海上油气平台的尺寸和重量纪录,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涠洲11-4综合处理平台是一座集钻井、油气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三层八桩腿多功能海洋平台。其投影面积超过7个标准篮球场大小,设计重量超14000吨,是北部湾海域重量最重、外形尺寸最大的海上油气平台,其尺寸和重量均超过了国内海上浮吊的能... 2025-11-1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