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23日,陆丰7-2平台至陆丰13-2平台海底管道修复工程顺利完工。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RTP(增强热塑性塑料管)内穿插修复技术,标志着南海东部特色海管修复技术体系再添关键一环。
十年老管迎来“微创”新生
该海管自2014年投产已连续服役10年。最新评估显示,管线需全面升级。面对海上空间受限、海况复杂等难题,项目团队开展多轮模拟测试和现场验证,最终锁定经济性与可靠性兼备的RTP内穿插方案:
• 在原有钢管内穿入小口径RTP管,形成“管中管”结构;
• 彻底隔离腐蚀性介质,同步提升输送效率;
• 无需大规模开挖,显著降低施工成本与生态扰动。
作业水深110米,沿线14个弯头,难度高于国外同类项目。团队通过精准计算RTP力学性能,细化每一段弯道的穿插参数;施工全程实时监测连接强度与密封性,实现质量闭环管理。
经全面检测,修复后海管各项性能指标全部达标。此次RTP内穿插技术的首次规模化应用,不仅有效管控了安全环保风险,更为我国海上油气管道低成本、长周期运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