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在渤海油田的开发进程中,渤中34-1油田G12井的开发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应用了两项创新技术,为渤海油田复杂油气藏的高效开采开辟了全新路径,同时也推动了无固定人员值守平台多层系开采钻完井技术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G12井所在的区块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宛如一座迷宫。其薄层分布密集,如同蛛网一般,油气靶点分散且埋藏较深。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钻井技术难以精准命中储层,严重制约了开采效率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技术作业中心作业团队大胆创新,为钻头装上了智能导航系统。通过反复优化造斜率参数和轨迹控制算法,他们成功地将直径为9½英寸的有限井眼空间转变为钻头的“舞台”,实现了小半径内的高精度转向。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储层钻遇率和油气开采效率,为渤海油田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希望。
G12井的油藏特点还呈现出类似于多层楼的结构,不同层位的油气储量和压力差异显著。如果采用传统的单泵开采方式进行逐层开采,作业效率将极为低下;而若同时开采,又很容易因层与层之间的互相干扰造成产能浪费。面对这一挑战,作业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双泵协同方案。他们在7⁵/₈英寸套管内并行布设了两套电潜泵系统,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产能进行动态调配。这种方案不仅可以单独抽取某一层的油气,还能根据作业需求,灵活调整两层的开采比例,从而确保每一层的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然而,将两套泵系统安装在小井眼中并非易事。相关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历经数十次研讨论证,绘制了上百张设计图纸,并经过5轮模具迭代,最终研制出了“瘦身版”双电缆护罩。这一护罩的最大有效外径比初始设计缩减了近30%,有效避开了下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摩擦风险,填补了渤海油田小井眼多泵协同生产的技术空白,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作战的成果。在作业过程中,地质专业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通过三维建模,模拟井眼轨迹与泵体布局的匹配度,并开展了20余次室内试验,对工具耐受性进行了严格的验证。未来,这两项技术将被推广至垦利、旅大等多个区块,有望推动油田采收率的不断提高,为渤海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