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琴”号深海ROV加装于“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船体,这套ROV针对深海探测场景研制,具备自动定向、悬停定位、自动巡线等智能作业能力,搭载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高分辨率侧扫声吶、探测传感器,为立体化开展深海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据悉,本航次也执行“海斗一号”深海科学应用任务,开展多学科的海底采样。该任务是由中山大学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海斗一号”是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ARV),最大工作深度达11000米,可实现自主、遥控及混合模式操作,水下连续作业时间可达12小时,具备海底地形探测、参数测量与取样能力。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苏明介绍“航次将围绕南海北部陆架坡折断裂带、海底麻坑形成机制、中沙海台上升流与生物群落演替、人工鲸落等开展科学应用研究,利用‘海琴’号和‘海斗一号’获取南海多个工区的海底样品、高清图像及海洋环境数据,助力提升我国深海装备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深海地质、生态与气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中山大学”号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自投入使用以来持续深耕深海探测领域。据悉,截至2025年7月,该船已执行23个科考航次(段),累计出海488天,航行约56982海里,超过1700人参与航次任务,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与装备试验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