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示范区新闻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为高标准完成渤海湾天津海域海洋牧场管理与维护,天津市水产所在滨海新区开展海洋牧场区人工鱼礁调查监测。据了解,人工鱼礁建设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繁育庇护场所,增加水域初级生产力,在改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物种、促进生态互馈、增加渔业产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位于滨海新区大神堂海域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从2009年开始投放人工鱼礁进行渔业资源养护,于2015年成为首批原农业部公告的国家级示范区之一。根据...
2024-09-25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九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其中河北省1个,辽宁省6个(其中大连市4个),浙江省3个,福建省1个,山东省5个(其中青岛市1个),广东省1个,海南省3个 ,总计20个,截至目前,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189个。
2024-07-30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从2015年开始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截至2022年底,已批准建设8批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用海面积超过20万hm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随着我国海洋牧场的快速发展,海洋牧场用海面积不断扩大,海洋牧场海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逐年显现,亟需开展海洋牧场用海管理的探讨,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海洋牧场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体系。
2024-05-21
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发布。 对我市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观测网、陆上监控室的,按照建设费用的6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对在我市新建造的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及其核心工艺装置、高技术船舶(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大型豪华邮轮),按照竣工结算金额的0.5%给予建造企业奖励,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额度不超过项目实际地方贡献。对我市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探测、观测、监测装备的关键核心配套设备新建项目,设备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按照设备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1000万元
2024-01-26
以海洋牧场为引领,深入实施“百箱计划”。 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海洋牧场5处,省级海洋牧场7处。海洋牧场数量约占全市四分之一,位居全市前列。海洋牧场用海面积达到1.1万公顷。在海洋牧场开发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在海洋牧场区构建和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避敌场所,海洋牧场示范区投礁规模达386.1万空方,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5亿单位以上,有效改善全区近海渔业资源品种和数量。
2024-01-02
提升海洋渔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加大培育储备力度,积极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对认定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给予定额补助,补助上限为2000万元。支持引导发展水产品加工,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对具备加工冷藏能力的渔业企业及合作社等购置水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按照不超过总造价的30%给予补助,每个项目单位补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支持大型深远海养殖综合体、养殖工船建设,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实现水产养殖、精深加工、冷链运输、仓储物流、文旅休闲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形成
2023-10-09
9月8日,龙源电力开发建设的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塔筒监造工作顺利完工,标志着该项目设备监造工作全部完成,为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该项目是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与养殖一体化设计项目,拟建于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三立柱半潜式平台,平台中间取正六边形作为养殖区域,平台上拟安装一台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以及轻质柔性光伏组件,达到集约化用海、跨产业间融合发展的开发目标。该项目监造设备包含塔筒基础、海缆及平台,其中塔筒的长度和重量均大于普通风电项目,专业监造检验人员需全过程
2023-09-21
在陆域,青岛深化海洋种业布局发展;在海域,青岛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多措并举推动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耕海牧渔走在了国内前列。青岛是我国最早提出海洋牧场理念的城市。截至目前,青岛在建海洋牧场27处,其中21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总量的八分之一。
2023-06-16
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资源养护+渔旅综合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该示范区引入广东海洋大学研究院开展管理运营、日常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结合大鹏湾拥有超60种珊瑚、超190种游泳生物的生态资源,打造以资源养护为核心、以珊瑚为主题、以休闲渔业为亮点的资源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保障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3-05-06
威海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处,海洋牧场面积突破135万亩,被评为首个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 目前,威海已拥有国内最大的远洋水产品运输船队和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实际经营远洋渔船489艘,总功率全国第一,包括养殖和捕捞在内的水产品产量长期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去年达到317万吨,人均1.1吨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粮仓”。威海研发制造的油田守护船、海洋科考船等先进船舶和装备填补国内空白,高端客滚船、重吊船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70%、80%,入选首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
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