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服新闻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海洋石油760船队历时三个月圆满完成印尼勘探项目,使得项目提前22天完工。印尼海域地震勘探项目包括两个勘探区块,海洋石油760船队施工周期历时3个月,以0事故、资料合格率100%的作业成绩完成所有勘探任务,收获来自客户的书面表扬。项目施工过程中,勘探区域内存在多处岛屿和浅滩,海洋石油760需要拖带多条水下勘探电缆航行,水下设备极有可能剐蹭海底礁石,施工难度很大。项目负责人、海洋石油760船队经理李式洋介绍说...
2024-06-29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2日,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随钻测井系统和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以下简称“璇玑”系统)工具的顺利升出钻台井口,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圆满完成南海东部陆丰13-2油田某调整井钻井作业,并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海地层内单趟作业进尺3522米,刷新了“璇玑”系统规模应用以来旋转导向最长单趟作业进尺纪录。
2024-06-17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7日,由中海油服总承包的陆丰12-3一体化开发项目圆满完工。 项目共计13口开发井,总进尺达39830.88m,较设计提前43.73天完工,整个钻完井作业提效达13.67%。
2024-06-17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1日,由中海油服自研的我国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获中国海油科技进步一等奖。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是一个国家或石油公司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购买、租赁进口拖缆油气勘探装备费用较为昂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深水油气藏的勘探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2017年起,科研团队围绕作业深度、勘探精度、系统功能等难题,持续开展深水地震勘探成套装备的研发工作。
2024-06-12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推出的海上钻井平台关键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在海洋石油982平台成功应用,标志着海洋石油产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一步。该智能监测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而成,涵盖了顶驱、推进器、主发电机组等关键设备,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诊断等功能。通过平台端和陆地端的数据交互,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识别潜在故障和异常,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05-27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石化机械四机赛瓦公司与中海油服联合研制的海洋固井泵橇,在南海东部钻井平台顺利完成7英寸尾管拖轮固井作业。该装备核心部件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
2024-05-20
5月14日,海洋能源网获悉,中海油服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超大通径防砂及智能分注管柱 在海上油田首次成功应用, 开启了分层防砂、 分层注水技术应用新模式。 海上油田侧钻调整井日益增多,传统的7″套管简易防砂管柱内径小,为大排量注水和修井处理带来很大限制。自主研发的新型管柱能有效增加注水管柱强度,降低大排量下注水摩阻,更大的内通径满足地质油藏获取地层数据的需求。
2024-05-16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石化机械四机赛瓦公司与中海油服联合研制的海洋固井泵橇,在南海东部钻井平台顺利完成7英寸尾管拖轮固井作业。该装备核心部件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固井作业是油气钻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增强井壁的稳定性和密封性,确保后续钻探和生产作业的安全进行。固井泵橇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到固井作业成败。在此之前,相关技术与产品被国外公司垄断,主要靠“引进来”。
2024-05-13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油服在渤海地区参与的首个整装平台弃置项目圆满收官。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中海油服总包本次弃置一体化作业,集合公司全产业链优势,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将相互独立的装备、技术、产品等单元有效整合,实现在同一体系下的协同与发展,整个工期提效17.23%。施工作业前对设备进行深度体检,精细组织、精益管理、精准解决施工疑难点,组建打造井简弃置一体化技术体系。中海油服将继续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加快...
2024-05-10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海洋石油721船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赶赴秘鲁工区开展油气勘探作业,这是该船自去年出国以来历时7个月完成西非项目后,又一次横跨大西洋前往南美开展大面积地震采集作业。秘鲁工区位于太平洋东海岸,从西非前往秘鲁航程遥远。为尽快抵达目的地,争取宝贵作业时间,中海油服经过科学谋划,选择穿越巴拿马运河的航线计划。相较传统航线,该航线可节省近1800海里的航程,将为秘鲁工区的勘探作业赢得5天的宝贵作业时间。海洋石油721船队...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