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新闻
“5G信号来了!”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惠州19-2平台上一位出海多年的仪表主操迫不及待拿起手机给家人拨去第一通来自海上的手机电话,将家的温暖瞬间拉近。今年以来,惠州油田持续推动5G通讯系统建设,先后在7个设施成功实现5G网络全覆盖。这个开发近34年的老油田“拥抱”5G,在智能化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惠州油田是南海东部投产最早的油田,昔日受限于传统通信手段,海上通讯如同断线风筝,无法对海上作业平台进行有效的信号覆盖。因此,建设5G迫在眉睫。
2024-06-19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我国最大规模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项目——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项目的首制船“绿能瀛”号,在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冷舱作业,开启首航。这也标志着宁波“绿能港”在打造多功能综合服务型接收站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2024-06-14
海洋能源网近日由中国海油了解到,国内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行业首台自主研发的12轴天车式专用喷砂机器人,在珠海深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投入使用。本次投用的喷砂机器人,具有运动轨迹编程、离线编程和遥控操作三种控制方式,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不仅适用于批量化标准件的自动喷砂,还可兼容非标准的管线、踏步及杂散件的遥控喷砂作业。相同工作量下,喷砂机器人的作业时间减少70%,生产效率提高,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23吨。该机器人填补了行业智能涂装...
2024-06-13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最大浅吃水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蓬勃号光伏发电项目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式坐享阳光收益,每年可发绿电9.21万千瓦时,峰值电量可供FPSO千余盏荧光灯使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1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该项目投用为后续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展提供了借鉴。蓬勃号太阳能发电项目是蓬莱油田继去年实施中国海油首个混流管道式水轮发电项目后又一绿电并网发电示范项目,也是中国海油首个和迄今国内最大规...
2024-06-13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1日,由中海油服自研的我国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获中国海油科技进步一等奖。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是一个国家或石油公司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购买、租赁进口拖缆油气勘探装备费用较为昂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深水油气藏的勘探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2017年起,科研团队围绕作业深度、勘探精度、系统功能等难题,持续开展深水地震勘探成套装备的研发工作。
2024-06-12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4年6月6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海油)宣布在南海超深水超浅气层勘探领域获重大突破。陵水36-1气田位于南海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1,500米。主要含气层系为第四系乐东组储层,平均气层埋深210米,探井测试无阻天然气流量超1,000万方/天。
2024-06-07
近日,中国海油集团公司2024年党建党务专项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天津举办。本次培训由海油党校(培训中心)主办,渤海油田分校协办,来自集团公司各所属单位的41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旨在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将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落到实处。培训从“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和知识”三个专题深入展开,在突出案例教学和专题辅导基础上,还针对性设计了现场教学、研讨式教学、影音教学等互动式课程。
2024-06-04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29日-30日,在2024年南海东部油田科技活动周上,一场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成果推介交流会获得大家的热烈关注和参与。本次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成果推介交流会是中国海油油气科技创新支撑体系,2024年科技成果推介专项工作实施计划的重心之一。交流会上,东海石油研究院地化成藏首席工程师——赵洪,介绍了西湖凹陷在构造破坏区、中南翼部和走向斜坡深层/超深层取得的创新认识和勘探突破,丰富了弧后盆地优质储...
2024-05-31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27日,中国海油“环科一号”高粘易凝多相流动试验系统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揭牌。该套系统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工业级别高压(15MPa)、宽温域(-10-100℃)多相流动中试评价系统,系统压力等级、温度范围和尺度规模均处于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系统的正式落地实现了我国多相流试验技术从“室内评价”到“中试基地”的跨越式发展,打通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2024-05-28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7日,天津大学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海油大厦举行。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汪东进出席座谈交流并见证签约,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天友,中国海油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兼规划计划部总经理朱磊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