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推进海上油气与新能源融合 探索“海油模式”新路径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油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周心怀在赴研究总院调研时强调,要推进融合发展,探索海上油气与新能源多能融合的“海油模式”,积极推进近海上风电规模降本和深远海浮式风电规模化效益化发展。近年来,研究总院牢牢把握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不断丰富和创新海上油气与新能源多能融合的发展内涵。

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研究总院围绕公司绿色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着力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在渤海油田三期岸电工程建设中,研究总院牵头设计了国内海上最大的岸电应用工程,设计岸电规模达980MW,实现了海洋油气开发清洁电力替代的重大变革。2024年,依托岸电工程等项目,共实现绿电替代7.6亿千瓦时,有力保障了渤海油田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研究总院还完成了我国首个“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观澜号”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的设计方案,以及陆丰油田群16MW级浮式风电开发方案设计。通过推动电化学储能技术首次应用于海上平台电网,创新海上油田高比例绿电替代技术,构建了海上大功率浮式风机直接为海上油田供电的“海油模式”。

此外,研究总院贯彻落实海上油田绿色、低碳开发的战略要求,助力中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的乌石23-5油田群建成投产。该项目实现了六站合一绿色处理工艺、生产水零排放及岸电供电等多项绿色实践,为海上油气开发生产低碳化转型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研究总院创新设计了文昌9-7油田首套海上5MW级高温烟气余热ORC发电装置,预计年发电量达4000万千瓦时,并推动恩平15-1百万吨级海上CCS项目实施,首次实现海上规模化二氧化碳封存。

坚持融合发展重要路径,推动新场景新模式规模化应用

研究总院立足海洋资源能源禀赋,走差异化新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挖掘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开发场景,助推新场景、新模式的规模化应用。在源头设计方面,研究总院主动将新能源开发方案与油气田开发作为整体统筹规划,开启前期研究项目一体化设计新模式。例如,在宝岛21-1气田开发项目中,创新提出通过设置1台浮式风机为平台供电和为水下井口提供控制的设计方案,节省了约26公里脐带缆投资,实现了融合开发。

在海南CZ7海上风电开发项目中,研究总院前瞻性评估风电在陆地消纳方案,通过绿电制氢与化工用氢替代,为未来海上风电二期消纳提供了融合解决方案。此外,依托海洋工程基础设施优势条件,研究总院不断构建以海上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的融合模式。例如,在陆丰13-2油田弃置平台,研究总院开展了“风光余热发电+氢能制储运用”综合利用方案研究,借助弃置平台组块空间布置新增设施,同时将栈桥相连平台的生产水余热通过温差能技术发电,规划方案可实现海上油田“油气碳电氢热”的一体化融合开发,为海上弃置平台的再利用提供了新模式。

研究总院还依托枯竭油气藏开展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和工程方案研究,探索海上二氧化碳低成本规模化封存,充分发挥海上基础设施再利用潜力,打造海上新能源开发的海油特色模式。同时,加强新能源资源与海上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方案研究,积极探索未来解决方案,布局开展富碳油气田与绿氢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实现海上二氧化碳高价值转换利用。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全面布局“十五五”融合发展路径

研究总院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探索融合发展的“海油模式”。在技术引领方面,围绕油气增储上产和油气开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十五五”产业和科技发展。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的“双碳”行动方案,打造“源头减碳”“过程控碳”“绿色替碳”“末端固碳”“交叉融碳”的创新发展路径。

在资源开发方面,加快推动油田周边分散式风电建设,探索海洋温差能、地热能发电新模式。在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坚持“油气电碳氢热”等资源能源的一体化开发,依托海上油田群设施和风电资源,积极打造海上“绿色氢基燃料”能源供应基地,有序推动海上绿氢、甲醇业务布局,构建海上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海油模式”。

在清洁能源替代方面,结合上下游产业降碳需求,逐步开展绿氢替代技术攻关和项目示范,推动融合发展的“海油模式”拓展到上下游全产业链。

研究总院将坚持以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为使命担当,聚焦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挥科技创新驱动,锚定海洋资源能源综合开发战略布局,不断探索海上油气与新能源多能融合的“海油模式”,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圆满完成N1048 Scarborough浮式生产装置(FPU)船体项目交付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圆满完成了N1048 Scarborough浮式生产装置(FPU)船体项目的交付。凭借卓越的安全管理成效与高效的执行能力,该公司赢得了项目总包方——国际顶尖油气企业伍德赛德(Woodside)的高度认可,并收到了其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梅格·奥尼尔(Meg O'Neill)的正式亲笔表扬信。N1048 Scarborough浮式生产装置项目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与伍德赛德及油气工程总包商McDermott的首次合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三方... 2025-07-04

天顺海工射阳基地智造项目开工 射阳海洋经济迈向新征程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2日,天顺海工射阳基地智造项目开工活动隆重举行。这一活动不仅是射阳县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全县上下铆足干劲、乘势而上的生动体现。射阳县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射阳新篇章贡献力量。县委书记、县长王宁出席活动并宣布项目开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晓荣、县委副书记张志东等县领导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作为射阳县海工装备产业链上的重点项目,天顺(射阳)海工智造项目(二期)总投资... 2025-07-04

“海洋石油201”号获中东海域施工“许可证” 彰显我国深海油气装备国际竞争力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3日,我国首艘深水起重铺管船海洋石油201号在卡塔尔拉斯拉凡港传来喜讯,成功通过卡塔尔ISND5-2项目的业主验船,正式获准进入项目施工,这标志着该船首次取得中东海域施工许可证,也意味着我国深水油气工程装备的作业能力获得了国际认可,这对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油气开发市场的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验船是船舶海外施工前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全面检查船舶的结构、设备和机械,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合规性以及施工能力。... 2025-07-04

多方参与海上风电应急演练 协同作战筑牢安全防线

海洋能源网获悉,为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生产运维中应对突发状况的响应速度和协同救助能力,近日,大唐海南海上风电事业部联合洋浦海事局、海南申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华能海南清洁能源分公司等单位,在海南省西部海域成功开展了海上救援联合应急演练。本次演练共有55人参与,大唐海南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燕京出席演练活动。演练场景:模拟突发事故,检验应急能力本次演练模拟了一起海上风电运维船舶与渔船碰撞的紧急事件。场景设定为:海上风电运... 2025-07-03

深海油气开发的“破局之路” 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的攻坚之旅

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实现海上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领域。然而,深海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海底压力极高,回接距离漫长,这些因素都给海上油气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面对重重困境,中国海油金牌青年突击队——研究总院水下技术创新示范青年突击队挺身而出,他们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全力攻克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瓶颈,为深海油气储量的有效动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不惧质疑,潜心攻克技术难关全电式水下控制技术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领域一项极具... 2025-07-0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