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指出,在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有序建设“制氢+用氢”一体化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弱并网、离网制氢新模式发展,探索工业余热与高温电解制氢耦合利用、海上风电制氢等新途径。
图源:工信部海上风电制氢是未来绿氢规模化供应途径之一,目前还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成本较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上风电制氢将从2025年的50.28 元/kg下降至2050年的26.60元/kg,目前灰氢的成本在5~25元/kg,其中煤制氢的成本最低(5~15元/kg),天然气制氢成本居中(9~18元/kg),工业副产氢成本较高(13~23元/kg)。
电解槽是制氢的核心设备,其寿命和效率直接关系海上风电制氢成本。未来,随着电解槽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等新型电解槽技术的成熟,电解槽的效率将显著提高,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将大幅下降。
此外,在催化剂和电极材料方面,随着技术进步,未来使用更便宜、更耐用的材料替代贵金属催化剂,也可显著降低海上风电制氢成本。
目前国内已经建设并规划了多个相关项目:
明阳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青洲海域,是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项目场址涉海面积约73.69平方公里,水深范围41米至46米,中心离岸距离约75公里。拟采用世界首创的“导管架+网衣融合”开发技术,配套建设风电制氢项目。2023年12月完成并网。
珠海桂山风场31号风机示范项目 :该项目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郑向远教授团队、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捷方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凯豪达制氢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项目于2024年9月19日完工,搭载一台3兆瓦机组,每年可发电约1000万千瓦时。风机工作平台上安装了海水淡化、机械电控、电解制氢三个功能模块,电解槽功率为400千瓦,每小时产氢80标方,纯度99.99%以上。
青岛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项目 :首个国家级深远海融合示范风电场项目,重点对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漂浮式风机基础、远距离海上送电、余电制氢和海水淡化等进行试验示范。一期工程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建成达产。
明阳集团东方CZ9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 :海南首个海洋能源立体开发示范项目,将建设成面向无补贴时代“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立体化海洋能源创新开发示范项目。2024年,一期工程获准备案。
《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