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4青岛海能会开幕式)
9月13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和中国船级社(CCS)海洋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青岛海能会——“海洋能源认证服务与标准研究论坛”成功举办,来自中国船级社、河北工程大学、中集集光、国家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海油发展、罗克韦尔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政府部门和产业链有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及代表2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对于海洋能源相关产业的认证服务以及相关领域标准制定的探索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图:2024海洋能源认证服务与标准研究论坛现场)
论坛由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李红涛主持。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海上新能源总监高畅在作题为《海上新能源装备认证与规范体系建设》主旨报告分享时表示,中国船级社为业界提供全程参与、全程伴随、全生命周期不间断的技术服务,从科研阶段,我们就可以联合申报一些科研项目,做一些前期的AIP认证,一对一的专业技术支持等服务。
(图: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海上新能源总监高畅作主旨报告)
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细录(周健代讲)在作题为《海上光伏实证基地建设经验分享》主题报告时表示,现在利用海上风场的基础优势,如果是再进行光伏的开发利用,相当于起到一个1+1大于2的效果。
图: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周健作主题报告
山东电力咨询院有限公司浮式风电项目经理张洪达在作题为《Semi-Spar新型漂浮式风机基础及系泊系统研发与认证》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漂浮式风电要想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必须得把成本降低到1.5万/KW。要想实现真正的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必须要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发电量。
(图:山东电力咨询院有限公司浮式风电项目经理张洪达作主题报告)
河北工程大学教授贾沼霖在作题为《海上风电新型筒形基础安装关键技术与标准》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与欧洲相比,我国海上风电存在四个难题,一个是强台风;第二个是稳地基;第三个是施工窗口期短;第四是低电价。
(图:河北工程大学教授贾沼霖作主题报告)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氢能高级工程师李子航作题为《深远海海上风电制氢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主题分享时表示,可再生能源耦合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具有高效性、便捷性、经济性和长周期性的优势,可能是未来中国海油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技术,也有可能是未来实现深远海海上风电输送以及消纳的重要举措。
(图: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李子航作主题报告)
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海上新能源主管杨林林在作题为《浮式风机基础关键技术要求与规范对比分析》主题报告分享时指出,我国漂浮式风电目前正在加速向深远海发展,在水深大于70米的海域,浮式形式会成为重要的应用场景。
(图: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海上新能源主管杨林林作主题报告)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风电业务中心南方业务部市场总监李晓在作《复杂环境下风电机组认证技术方案》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风电是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一部分,也是今年改革成立了一个风电中心,风电主要是从2003年开始做,与国内几个主机厂家也是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主要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所有业务相关检验检测、认证。
(图: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风电业务中心李晓作主题报告)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ESG及可持续业务负责人董鹏在作《科创升维ESG赋能--船舶行业可持续发展新动能》主题报告时分享了ESG领域重点关注的五个方向。第一点是供应链及物流;第二是循环经济;第三是净零排放;第四,运营及维护;第五,劳动力赋能。
图: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ESG及可持续业务负责人董鹏作主题报告
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实施第三方认证和检验服务是大势所趋,这是保障能源基础设安全的基石。2024青岛海能会——海洋能源认证服务与标准研究论坛,致力于能源认证体系和标准建设方面的研讨,为我国海洋能源长期高质量发展打好了前站,为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奔赴能源下一个“晨辰大海”带来了全新智慧启迪。
(图:海能会展览区现场)
本次青岛海能会期间除了举办了“海洋能源认证服务与标准研究论坛”,同时还举办了“海洋能源与两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海洋能源与数字化智能化论坛”、“海洋新材料与防腐技术前瞻论坛”、“海洋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海上光伏产业发展论坛”、“海洋装备供电技术论坛”等高端论坛和专业展览。青岛海能会的成功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海洋强国及能源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为海洋能源领域科研单位、行业企业、高校院所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科技与产业架起一座畅通而稳固的桥梁。与会人员通过研讨交流,共商海洋能源发展大计,同绘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全面助力推动我国海洋能源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