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4青岛海能会开幕式)
9月13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青岛海能会——“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院、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海石油北京新能源分公司、国家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龙源电力集团、中核汇能、国家电投北京电力、中交三航局、天津港航、中铁大桥局集团、海油工程、东方电气风电公司、兴蓝风电、北京海望氢能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政府部门和产业链有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及代表近3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分上午的“产业发展专场”和下午的“工程技术与装备专场”,对“十四五”、“十五五”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图:2024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上午的“产业发展专场”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深远海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赵生校主持,赵生校表示, 发展深远海风电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深远海结合当前高端装备制造业尖端技术,可延伸可覆盖,其他的高端产业通过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聚合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的价值,形成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海上风电开始走向深远海,国内行业政策、方案、规划都在鼓励发展远海风电项目,所以说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也成为一个趋势。
(图: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深远海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赵生校主持论坛)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刘臻在题为《中国海上风电现状及展望》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及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858万千瓦,占整个风电装机8.2%,装机规模也是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五名的国家海上风电并网量总和。
同时,刘臻认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也遇到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是管理要求的提高,如海域使用的管理等;二是我国近海的海事通航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一些影响和问题也是逐步地凸显出来;三是海上风电的规划以及海上风电项目的推进,必须要与国控,海洋站规划等相应的一个衔接关系。
(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刘臻作主旨报告)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级专家郇彩云在主题报告分享中表示,2023年我国的新增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5.9GW,海上风电约占6.3GW,初步估计离岸距离50-150KM的深远海我们国家海上风电的技术可开发容量在1000GW以上,深远海开发更优质风能资源是海上风电的主战场。
(图: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级专家郇彩云作主题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海洋工程系主任樊天慧在主题报告中就海上风电漂浮式支撑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樊天慧表示,海上风电是服务我国双碳目标、海洋强国战略、海上新基建等战略的重要抓手。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系统是海上风电未来走上更深更远海域的必由之路。
(图:华南理工大学船舶海洋工程系主任樊天慧作主题报告)
湖南大学教授李正农作了题为《海上风电发电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分享。他表示,充分利用海上风电支撑基础结构和能源供应,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形成一个多功能的融合平台,并且高效开发海洋资源。还有就是海上风电与油气矿业融合开采技术,构建海上浮式系统和平台,油气开发区域建设微电网,形成海上新能源与油气矿业开发,耦合利用的一个基地。将这一个深水开发,矿井技术等油气浮式平台技术应用到了浮式的风电开发建设当中,同时利用海上风电,为海上油气和矿业开发提供能源。在未来我们也可以让海上风电作为一个平台,形成一种多能源相融合的格局,通过这一种多能的协同融合,为海上风电制氢以及其他重要用途提供一个充足电能。
(图:湖南大学教授李正农作主题报告)
中海石油北京新能源分公司综合能源所所长杨智彬作为了题为《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思考》的主题分享,就油气与新能源产业融发发展,共建新理能源格局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建立健全支持油气与新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融合发展提供更加积极有序发展环境。加强融合发展的综合规划和实施管理,统筹兼顾油气田地理分布和发展需要,本着就近开发,利用新能源原则,做好油气田周边新能源开发建设;二是深化技术研发的融合创新,打造产学研用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优选区域进行探索试点,加强设施条件和信息基础建设,营造开放研究环境;三是加大技术研发的持续性资金支持力度,开展跨学科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国内外合作,可以组建联盟和平台,共享技术成果和建设经验,增强内循环,促进与电力电网企业的产业合作和技术联合攻关,深度参与国际事务,构建国际化,多元化,多层次的融合发展创新平台,推进“一带一路”海外能源基地的建设,引领全球产业发展。
(图:中海石油北京新能源分公司综合能源所所长杨智彬作主题报告)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海洋工程部张洪达在题为《Semi-Spar新型漂浮式风机平台研发及降本思路》的主题分享中表示,开发海上风电是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一个重要措施,我国离岸50到150公里深远海的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的量可以超过10亿千瓦,漂浮式风电是深远海风电规模开发一个主要解决方案。项目建设成本1.5万/KW左右。项目才能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条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机组安全可靠性和发电量是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的必备前提。
(图: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海洋工程部张洪达作主题报告)
下午的“工程技术与装备专场”由华南理工大学船舶海洋工程系主任樊天慧主持。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海洋工程研究所执行经理刘璐作题为《面向深远海时代的海上风电施工技术创新》的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中交三航局承担我国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施工任务,十余年来承建70余个主要海上风电场,完成项目总装机规模超2100万KW,参加项目多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助力国家碳减排,社会效益显著。
(图: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海洋工程研究所执行经理刘璐作主题报告)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何福渤在作题为《海上风电施工技术探索与思考》主旨报告分享时表示,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约38GW,即“十四五”最新规划中剩余约280GW待开发。其中:省管海域,离岸稍微近一些,水深稍微浅一点,约50GW待开发,国管海域真正意义上的深远海约230GW待开发。
(图: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何福渤作主旨报告)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指挥部总工程师孙国光在作题为《中国海上风电的施工技术跟装备的探讨》主旨报告分享时表示,海上风电是新兴行业,海上风电与跨海桥梁、石油管道等海洋工程建设方面,在技术融合、资源共享以及产业协同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图: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指挥部总工程师孙国光作主旨报告)
海油工程设计院浮体设计部浮体专业工程师张法富作题为《深远海浮式风电产品开发与工程实践》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我们认为从2025年全球浮式风电步入黄金成长期,中国有望弯道超车贡献主要增量。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浮式风电新增装机将由5.5MW增长至280MW,CAGR为167.1%;“十五五”时期,预计我国浮式风电新增装机将由0.6GW增长至6.2GW。
(图:海油工程设计院浮体设计部浮体专业工程师张法富作主题报告)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风电研究设计院副主任工程师董元元作题为《大型海上风电发电机组设计》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目前东方电气在全国14个省份已经建立了生产基地,产能超过2000万千瓦,沿海省份基本都有基地,包括山东、江苏、福建福清、广东阳江和海南儋州。
(图: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风电研究设计院副主任工程师董元元作主题报告)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浮体室主管工程师万秀林在作题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基础建造工艺与发展》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是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场地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24万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场地之一,主要从事桩基式海洋平台、浮式海上油气生产设施、陆地模块化工厂以及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品的陆地建造,产品覆盖中国各海域,并辐射欧洲、澳洲、美洲、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图: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浮体室主管工程师万秀林作主题报告)
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风电研究院副院长徐可作题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基础建造工艺与发展方向》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发展深远海漂浮式的意义不言而喻,由于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并且东部地区及沿海地区电价高,近负荷端,这是我们未来着重发展的。虽然现在深远海漂浮式造价仍然很高,但是据估计,在“十五五”期间会有爆发式增长。
(图: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风电研究院副院长徐可作主题报告)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印在作题为《基于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漂浮式绿氢制储运一体化解决方案》主题报告分享时表示,海上风电制氢相比过去几年绿氢行业,陆上风电光伏制氢非常火热的,海上制氢目前处在探索阶段。但从目前的格局来看,随着海上风电进一步往深远海推荐,我们从海上把电缆接陆上进行发电或成本转换,达到某一个临界点时,海上直接将电能转变为氢能,通过氢介质进行传输也许成为现实。
(图: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印作主题报告)
伴随最后一位嘉宾演讲结束,“2024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落幕,这次论坛聚合了我国风电行业的权威、专家学者和产业前瞻的实践者,共同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与海洋经济、新能源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现场亲切而又热烈的交流氛围,以及专家、学者们的倾囊相授,对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现状、方向和趋势让参会嘉宾、代表们受益匪浅。
立足于“十四五”,展望“十五五”,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前景广阔。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到“十五五”我国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规模将从1000-1200万千瓦增加到2000万千瓦左右。本次海上风电产业论坛的成功召开,为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亦为海上风电服务双碳战略、海洋强国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图:海能会展览区现场)
本次青岛海能会期间除了举办了“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同时还举办了“海洋能源与两用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海洋能源与数字化智能化论坛”、“海洋新材料与防腐技术前瞻论坛”、“海洋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海上光伏产业发展论坛”、“海洋能源认证服务与标准研究论坛”、“海洋装备供电技术论坛”等高端论坛和专业展览。青岛海能会的成功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海洋强国及能源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为海洋能源领域科研单位、行业企业、高校院所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科技与产业架起一座畅通而稳固的桥梁。与会人员通过研讨交流,共商海洋能源发展大计,同绘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全面助力推动我国海洋能源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