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无棣海水淡化项目:向大海要水 解“发展之渴”

2024-11-27 14:33     来源:东岳客 人民日报     海水淡化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近年来,我国海水利用规模加速增长,自然资源部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30万吨/日,比2022年增加16.60万吨/日。海水淡化有哪些技术突破?项目运营情况如何?让我们跟随记者探访山东滨州无棣县的一个海水淡化项目。

——编 者

眼前的桌上,摆放着淡水、盐、啤酒。看似普通的3样东西,来源却不普通。

“这些都是由海水‘变’出来的。”山东滨州无棣县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凯说,“海水经过淡化处理,实现‘一水多吃’,不仅供周边企业使用,还用来制盐、生产啤酒。”

建大型“净水机”向海要水

将年产淡水15万吨

位于无棣县的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提“用水”,不少企业都曾犯过难。

无棣缺水吗?虽处渤海之畔、黄河之滨,但资源型缺水依然严重,降水少、蒸发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10;用水高度依赖黄河水,必须精打细算。

水少,需求却旺盛。“开发区化工企业多,水资源匮乏,许多企业尝试自行设置纯化水站,不仅成本高、难管理,能耗、药耗及次级污染等问题也很突出。”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吉义说,随着产业日益发展,水资源供给已无法满足长远发展需求。

不光是无棣县。近年来,我国不少沿海城市面临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山东为例,是海洋大省,也是缺水大省,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不足全国的1/6。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保障沿海地区水资源安全。

为解“发展之渴”,近年来,山东发布关于加强海水利用工作的意见、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等支持政策,将海水淡化列入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技术领域,向大海“要水喝”。

2021年,在山东省支持下,无棣县引进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与鲁北集团联手开发海水淡化项目,选址就在急需用水的开发区。

海水怎么变淡水?“当前国内有两类成熟技术,一种是‘热法’,利用蒸馏加热海水,将蒸汽冷凝成淡水。”徐凯介绍,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热量,对环境不友好。

“另一种则是我们采用的‘膜法’,是目前主流的淡化方法。”徐凯解释,“这是一种纯物理过滤法,可以把海水淡化工厂理解成一个大型净水机,一层层过滤膜去除海水中的杂质,得到淡水。”

在鲁北碧水源的工厂,机器轰鸣运转,淡化后的水顺着管道不断输出,“这里是一期工程,每日可生产5万吨淡化水,供园区内化工企业使用。”徐凯告诉记者,再过不久,二期项目竣工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15万吨,相当于1年淡化45个“大明湖”。

靠循环经济降成本

降低企业用水成本37%以上

海水淡化项目能省水,是业内共识;但成本高,又让人敬而远之。过去淡化水每吨卖价十几元,和企业自制水价格相当,企业用水意愿不强。而现在,淡化水每吨只需7.5元。徐凯算了一笔账,“每吨至少可节约3元,每年可为园区内企业节约制水成本1.5亿元。”

成本怎样降下来?

在鲁北碧水源的屋顶上,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开。“海水淡化成本高,一在电耗。购买用标准煤发的电,每千瓦时成本0.65元至0.68元;现在用上光伏发电,用电成本降到每千瓦时0.5元。”徐凯说,“每淡化1吨海水需3千瓦时电,至少能省0.45元。”

成本高,二在膜耗。“海水淡化的关键设备是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一般用4到5年,就得换新膜。”徐凯介绍,如果使用进口膜,换一次要花费七八千万元,攻克关键技术后,使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滤膜和反渗透膜,成本仅为进口膜的1/3。

成本高,还在药耗。平日里,膜要常“保养”,定期用杀菌剂、絮凝剂等去除污染物。使用杀菌剂时,次钠的消耗量大,每吨就要1400元;因为属于危险化工品,运输费用又高,企业成本压力不小。

可是,鲁北碧水源的次钠成本每吨不到700元,这是怎么做到的?记者从园区化工企业驶来的一辆车中发现了答案——“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我们为周边的化工企业提供淡化水,他们产出的次钠等附加品,又变成了我们的原材料,就近送上门,既节约了药剂购买成本,又省了运输费。”徐凯说。

降成本,循环经济“功不可没”。北方冬季温度低,受热胀冷缩影响,海水淡化膜孔径会缩小,阻挡水分子。为解决这个问题,每天要用蒸汽加热12万至13万吨海水,购买蒸汽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鲁北碧水源巧妙地省去了这笔费用。

淡化工厂不远处,一个“大烟囱”格外显眼。“那是大唐电厂的冷却塔,电厂用海水冷却,产出带有余温的水,现在通过管道运输到我们这里,恰好替代了蒸汽加热,有效减少冬季低水温处理能耗。”徐凯说。

算好循环经济账,鲁北碧水源的海水淡化成本较行业平均低20%以上,企业用水成本降低37%以上,增加水资源利用量超5000万立方米。

“一水多吃”提高利用水平

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达每天290万吨以上

“轰隆隆——”循着机器声响看去,两台不同颜色的装置同时运转。“这是能量回收装置,黄色是进口的,银色是自主研发的。”徐凯说。

什么是能量回收装置?“以前,每淡化1吨海水,可能要消耗十几千瓦时的电;进行能量回收后,电耗降到每吨3千瓦时左右。”徐凯说。

能量回收装置十分重要,但此前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维修也麻烦。“有一次,我们发现进口的能量回收装置运转起来噪声很大,原来,进去了一颗米粒大小的杂质,把装置的转子打出一个小坑。国外经营商花了很长时间检查维修,报价高不说,关键是耽误了工期。”徐凯说,“这让我们意识到,必须把海水淡化的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鲁北碧水源与浙江一家公司合作,自主研发能量回收装置,还专门拿出一条生产线开展国产化设备试验。设备投入使用后,发现效果优于进口设备。目前,工厂许多关键设备已完成国产化替代,在二期项目中,有一条生产线会实现100%设备国产化。

许多人对海水淡化仍心中存疑:淡化产生的浓盐水何去何从?若排入循环能力较差的海域,是否影响海洋环境?

在鲁北化工园区的鲁北盐场,放眼望去,一座座盐山绵延起伏。记者发现,浓盐水到了这里,竟摇身一变成了宝贝。

“浓盐水是优质的制盐原料,先提溴,后制盐,成本低,效率高,破解了浓盐水不能直接排海的难题,形成‘电厂循环冷却水—淡化—提溴—制盐’的绿色节能高效循环产业链条,将海水‘利用到极致’。”赵吉义介绍。

“海水淡化产业持续发展,要靠延链补链强链增加盈利。”跟随徐凯走进一座车间,麦芽的芳香扑鼻而来,“除了制盐,我们还试着用淡化水酿啤酒,提高海水淡化的利用和经营水平,实现‘一水多吃’。”

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达到每天290万吨以上。“随着政策与标准体系的日益完善,国内技术的不断提升,未来海水淡化产业大有可为,将进一步提高沿海地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徐凯充满期待,“那将是一片新的‘蓝海’。”本报记者 李 蕊

推荐阅读

加那利群岛启动波浪能海水淡化项目

海洋能源网获悉,加那利群岛的海洋平台(PLOCAN)近日举行了欧洲DESALIFE项目的启动会议。该项目由Ocean Oasis Canarias牵头,旨在验证一种利用波浪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并计划在大加那利岛北部进行示范。DESALIFE项目的核心合作伙伴包括PLOCAN、加那利群岛技术研究所(ITC)、拉斯帕尔马斯大学(ULPGC)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研究小组(GRRES)、环境咨询公司elittoral以及Ocean Oasis Canarias。此外,大加那利岛水资源委员会(CIAGC)作为相关实体 2025-01-24

青岛累计奖补1.4亿元!全国首部综合性海洋产业政策成效显著

1月21日,记者从青岛市财政局获悉,2022年1月,青岛市出台全国第一部综合性海洋产业政策《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 。截至2024年底,共兑现奖补政策24项,评定奖补资金1.4亿元 ,惠及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137家 ,有力促进了青岛市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2025-01-23

丹麦Exowave与AquaX Energy Americas达成合作共同推动美国波浪能与海水淡化发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丹麦波浪能技术公司Exowave与AquaX Energy Americas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AquaX JV LLC,旨在将波浪能解决方案推广至北美、中美、南美及加勒比地区。合作目标与项目规划此次合作聚焦于将Exowave的波浪能转换器(WEC)技术引入美洲市场,专注于可持续能源发电和海水淡化。AquaX JV的路线图包括在美国海岸线启动示范项目,首批选址包括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和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海滩。这些项目将作为技术验证的试验场,验证其性... 2025-01-20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开展海洋工业相关奖补资金补充申报的通知

2025年1月16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发布关于开展海洋工业相关奖补资金补充申报的通知。其中,针对申报范围包含:(一)《关于贯彻落实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实施细则》中第十四条船舶海工配套产品船级社认证奖补政;(二)《青岛市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奖补政策实施细则》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奖补政策。 2025-01-17

“万渔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正式开工建造!

海洋能源网获悉,1月3日上午,由珠海万山现代渔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研发,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深远海养殖平台——“万渔1号”开工 。万山区管委会副主任郭沐阳,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珠海市海洋集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开工仪式。 2025-01-0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