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上风电制氢路线经济性分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4-10-29 13:44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     海上风电制氢海水制氢天然气水合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与碳资产研究中心蔡国田研究员团队在海上风电制氢路线经济性分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海上风电作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面临着风能波动性和高成本等挑战。将其与制氢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电力消纳问题,还能提供绿色能源。该研究聚焦海上风电制氢经济性分析,首次尝试建立多条海上风电-制氢-化学品耦合路线(图1),旨在探索海上风力制氢产业链的经济可行性,并从经济角度分析氢气运输方式的影响和利用氢气生产下游产品的经济可行性。

研究工作探讨了如何利用不同的政策和方法降低成本,为大规模发展海上氢能路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今后构建氢能供应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图1 海上风能-氢能-化学品关系的分析框架

该研究讨论的8条海上风电-氢能-化学品耦合路线如图2所示。路线0(附加路线)和路线1比较了是否考虑波浪能发电,通过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制氢、管道输氢,最后用于合成甲醇;路线2和路线3比较了海上风电分别用于PEM电解槽和碱性电解槽的制氢方法,通过管道输送氢气,最后用于合成氨;路线4和路线5比较了海上风电采用PEM电解槽制氢,分别采用管道输氢气和船舶运输液氢,最后用于加氢站;路线1、路线2、路线4、路线6和路线7比较了氢气的不同的利用方式,海上风电采用PEM电解槽制氢、管道输氢,最后两条路线分布用于还原多晶硅和天然气掺氢。

图2海上风电-氢能-化学品耦合的不同路线

研究表明,在六种财务情景下,同时考虑增值税和所得税可使总成本约下降6.95%,而考虑融资条件会使总成本增加了5.9%。海上发电技术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1.1%-39.1%,同时风电价格是下游制氢产业链关键影响因素。因此,风电成本的优化是降低下游制氢成本的关键,而高的初始投资成本和融资比率是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比较不同路线的总成本,发现最具成本效益的利用方式是加氢站,其次是生产合成氨和甲醇。同时发现绿氢气价格每下降1元/kg,绿色甲醇、绿色合成氨和绿色多晶硅平准化成本分别下降214元/t、189元/t和3.43元/kg。为使绿色产品价格达到当前传统路线的水平,在只考虑绿氢价格变化时,则需将输送到陆上的绿氢价格分别降低到8.65元/kg、14.71元/kg、1.14元/kg。研究发现绿色合成氨是目前最有可能先实现,其次为绿色甲醇,而绿色多晶硅则较难实现。

图3 在情景1下不同路线总成本的比较

该研究成果为海上风能-氢能-化工品路线的比较及不确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望帮助缓解海上风电发展与顺利消纳之间的矛盾,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优化方案,推动绿色氢能的应用和普及。

研究得到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以Enriching wind power utility through offshore wind-hydrogen-chemicals nexus: Feasible routes and their economic performance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期刊。

推荐阅读

谢和平院士海水制氢研究成果再登《自然》子刊

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15日,谢和平院士团队以深圳大学和四川大学共建的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安全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在《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氧化还原介导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 的研究成果。这是谢和平院士继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研究成果在《自然》发表后,就该领域研究在《自然》子刊发表的第二篇研究成果。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深圳大学供图该研究是谢和平院士团队围绕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 2024-10-17

珠海市: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场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场景

近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珠海市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件指出:绿色低碳环保场景,推动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尤其是新型储能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场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场景; 虚拟电厂场景,数字电网智能运维场景;基于新型储能技术的用户侧(大型企业、工业园区、商业楼宇、数据中心、5G基站等)储能场景;冷、热、电、储综合应用场景;“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场景;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能源管理场景;基于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2024-10-09

2024青岛海能会——海洋能源认证服务与标准研究论坛成功举办

 9月13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和中国船级社(CCS)海洋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青岛海能会——“海洋能源认证服务与标准研究论坛”成功举办,来自中国船级社、河北工程大学、中集集光、国家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海油发展、罗克韦尔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政府部门和产业链有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及代表2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对于海洋能源相关产业的认证服务以及相关领域标准制定的探索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2024-09-29

2024青岛海能会——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隆重举办

9月13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青岛海能会——“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院、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海石油北京新能源分公司、国家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龙源电力集团、中核汇能、国家电投北京电力、中交三航局、天津港航、中铁大桥局集团、海油工程、东方电气风电公司、兴蓝风电、北京海望氢能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政府 2024-09-29

我国首个海上风能制氢工程示范项目在广东珠海完工

海洋能源网获悉,9月19日,由捷方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承接的海上风能制氢工程示范项目在广东珠海完工。该项目在填补国内外相关领域空白的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第一代海上风电场融合开发和综合利用示范奠定了技术基础。项目进展:2022年9月,捷方新能源入驻南通创新区紫琅科技城,次月承接了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审批立项的海上风能制氢工程示范项目EPCM总包。在捷方新能源及清华大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于2023... 2024-09-2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