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洋低碳技术研究室”揭牌

2023-03-24 10:46     来源: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     碳达峰碳中和 碳捕捉封存海洋碳汇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2023年3月21日上午,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与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分公司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海洋低碳技术研究室”揭牌 仪式。双方将进一步深入在海洋环境数据应用、海洋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双碳发展路径研究等领域合作,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分公司总经理孙万岭、总工程师杨勇、科创与数字化部经理吕妍、安全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闫宏图、副院长安伟等公司领导同共参加仪式。我所所长李铁刚、科技处处长王永刚、科技成果转化处副处长胡光海以及相关业务部门代表出席仪式。
会后,海洋一所科研人员进行了学术报告,双方开展了交流讨论。韩彬副研究员做了题为“海洋溢油鉴别、损害评估及生物修复”的报告;滕飞博士介绍了我所在溢油扩散预测模式合作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主要进展;秦秉斌博士做了“海洋碳封存技术与理论”的报告,介绍了海洋碳封存的国内相关进展以及我所在该领域开展的有关工作;郑明刚研究员介绍了“利用微藻高效固定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有关工作;陈凤云副研究员介绍了“海洋温差能与双碳+园区”的最新进展;冉祥滨研究员做了“从蓝碳到海洋负排放”报告,介绍了我所在碳循环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和工作计划。

海洋一所与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分公司将围绕实验室联合共建、安全环保监测评估技术及装备、无废油田建设方案与支持技术和海洋碳汇开发利用技术等四个方向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积极推进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不断助力。


推荐阅读

专家视点 | 蓝碳市场建设的现实基础和内在需求

自IPCC《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发布以来,国际社会不断推动气候变化框架下的蓝碳议程:鼓励将蓝碳列入国家自主贡献,引入市场机制倡议全球碳市场背景下的蓝碳交易,不断探索其他形式的金融创新以促进保护修复蓝碳资源的项目投资。 我国作为较早开始了解并重视蓝碳及其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也不断推进自己的“蓝碳计划”:积极参与国际蓝碳议程,扎实推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攻关,相关政策制定和行动实践也为蓝碳市场建设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2023-03-24

持续守牢海洋环境安全防线 坚决扛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3月2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渤海油田调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席生态环境部海洋环境应急天津基地揭牌仪式,并观摩海上溢油事件联合应急演练。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参加活动。双方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加强合作,持续守牢海洋环境安全防线,坚决扛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2023-03-24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召开全市海洋碳汇工作专家座谈会

3月14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召开全市海洋碳汇工作专家座谈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出席并主持会议。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在青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就青岛市海洋碳汇的资源基础、科研进展、标准制定、增汇技术、交易机制等领域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青岛市海洋碳汇工作的开展建言献策。 2023-03-22

丹麦北海海域首次封存二氧化碳

作为Greensand项目的一部分,INEOS(英力士)和Wintershall Dea首次在北海注入二氧化碳,这在全球来看尚属首次,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Greensand项目包括在比利时Zwijndrecht的英力士氧化物公司(INEOS Oxide)捕获二氧化碳,然后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跨境运输并储存在丹麦北海的Nini油田,最终注入、储存到海床以下约1800米的深度。 2023-03-21

“海洋碳源、碳汇、碳通量调查估算及负碳技术评估应用研究”专项正式启动!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联合承担的广东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海洋公共服务专题”重点项目“海洋碳源、碳汇、碳通量调查估算及负碳技术评估应用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广州顺利召开。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专项项目立足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实际,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23-03-2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