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聪表示,潜水器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开展国际的航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载人深潜的活动由中国的载人深潜器来完成,有更多的人通过中国的深海装备开展工作,实现梦想。我们也探索了大量未知的领域、地形地貌。从调研的情况看,要在深海领域突破颠覆性的创新,还是要进一步打破组织的界限,加强海底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让以前单打独斗的装备形成网络化、网格化。
叶聪委员说:“我建议,通过主动共享深海探测的数据和成果,推动国际上对海洋环境的评估、海洋保护措施尽快形成共识,推动深海装备的研发。如何在集成的创新之外有一些颠覆性的前沿成果出现?我建议在深海的科研工作中加大科研人员的选题和组队的自由度,打破学科的界限,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深海装备的研发过程中来。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到项目装备的实施,一直到成果产出,有通畅的链条。不拘一格培养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时不我待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