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在潮差区的腐蚀为最低(约为0.08mm/a),甚至小于海水全浸和海底泥土的腐蚀率。
在平均低潮位以下附近区域的腐蚀出现一个峰值,这是因为钢桩在海洋环境中,随着潮位的涨落,在水线上方湿润的钢铁表面供氧总量比水线下方的浸在海水中的钢结构表面要充分得多,且彼此构成一个回路,由此成为一个氧浓度差宏观腐蚀电池。腐蚀电池中富氧区为阴极,即潮差区;相对缺氧区为阳极,即平均低潮位水线下方的区域。总的效果是整个潮差区中每一点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阴极保护,而在平均低潮位以下则经常作为阳极而出现腐蚀峰值。在这一区域会产生同大气区类似的干湿交替腐蚀,较大的潮流运动也会因物理冲刷及高速水流形成的空泡腐蚀作用导致腐蚀速度增加。
此外海洋生物能够栖居在水位变动区内的金属表面上,如果附着均匀密布,可以在钢表面形成保护膜而钢结构的腐蚀相对减轻。如果是局部附着,会因附着部位的钢与氧难于接触而产生氧浓差电池,使得生物附着部位下面的钢产生强烈腐蚀。同时生物的种类不同对金属的腐蚀影响也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