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粤新海工丨国内最大高速风电运维船顺利试航

2023-11-07 16:24     来源:粤新海工     可再生能源风电运维船双碳

近日,由粤新海工旗下子公司广州市海皇科技有限公司,承建上海岭洲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的4+4两型风电运维船的第一艘“岭洲801”顺利完成试航,还有7艘将在接下来三个月内陆续完成试航工作。

本次试航按照入级与建造规范要求,完成了航速试验、操纵性试验、操舵试验、抛锚试验、通讯设备试验、火灾探测和报警试验、稳定性试验及全回转试验等,各项试验结果均满足试验大纲要求.

本船总长38米,入级CCS ,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速风电运维船,船体为钢铝混合结构,本船采用快速性兼顾耐波性双模式,是以船舶的运行安全、快捷、舒适和燃油经济性作为设计核心元素,保证船舶在恶劣海况下航行和顶靠的安全性,通过线型优化以及严格控制船舶的总重量和浮态,使最大航速达到23节,经济航速达到18节。内装设计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人均空间舒适度的理论计算,确定运维人员休息空间的大小,给船上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本项目交付后将在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近海等区域风电场进行海上风电日常运行、维护和监测工作,致力于清洁能源及再生能源产业,为国家“十四五”及“双碳”战略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推荐阅读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全国最大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正式下水

海上风电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随着我国海上风能开发利用逐渐向范围广阔、风能资源丰富稳定的深远海发展,海底电缆的长距离敷设成为海上风电输送到陆地的重要保障。9日上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正式下水。启帆19号船长108.6米,宽37.2米,排水量2.4万吨,电缆装载量1万吨,是我国排水量、海缆装载量最大的海缆作业船。在进行水下作业时,启帆19号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拖曳式水喷埋设犁。通过水泵喷出的高压水流,在海床... 2023-11-10

新能源“黑科技”构网型海上风电黑启动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以及对海域环境的不断探索,海上风电产业逐渐向大功率、深远海挺进。由于深远海风电场离岸距离远、海况复杂、作业窗口期短,使得风电场日常维护和故障消缺难度大,面临更加严峻的运营风险。在此背景下,禾望电气实现的构网型海上风电黑启动技术,可显著加快电网的恢复,对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技术为海上风电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风电场整体失电的情况下,机组可借助小容量后备电源的短期支持... 2023-11-08

挪威船舶设计公司乌斯坦为新加坡船东设计海底电缆敷设和维护船

11月2日,挪威船舶设计公司乌斯坦(Ulstein Design & Solutions)宣布与新加坡船东Megamas Resources及其合作方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签订船舶设计合同,为其设计一型海底电缆敷设和维护船。Megamas Resources计划建造两艘现代化节能型电缆敷设和维护船,其中第一艘预计交船时间为2026年。 2023-11-07

ABS发布液氢运输船规范

日前,船级社美国船级社(ABS)发布了对液氢运输船的新规范,这是支持氢运输市场需求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前所述,ABS对液化氢运输船的要求涉及运载液化氢的船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扩展了2016年11月通过的相应IMO决议MSC.420(97)。ABS强调,该出版物在风险评估、新概念、新技术鉴定、货物安全壳、压力管道系统、通风和消防等标准方面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由于氢作为零排放燃料的特性以及从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来源生产氢的能力,海洋工业对氢的使用... 2023-11-07

双碳数字化平台 为“海洋蓝碳”交易赋能

近日,椒江举行大陈岛海洋蓝碳交易新闻发布会,通报浙江省首个贻贝海洋蓝碳交易首拍情况。此前,椒江区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拍卖会在线上举行。经过多轮线上竞拍,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万元总价成功拍得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大陈海域陆地双发力全面评估海洋蓝碳储量和价值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 2023-11-0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