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椒江区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拍卖会在线上举行。经过多轮线上竞拍,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万元总价成功拍得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
大陈海域陆地双发力
全面评估海洋蓝碳储量和价值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汇,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的背景下,全球蓝碳交易日益活跃,主要集中在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三大类滨海生态系统中。
“为做好海洋蓝碳相关实践工作,前期我们对大陈海域和陆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通过模型推导、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和论证大陈岛海洋蓝碳的储量和价值。”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李展明介绍。陆地方面,确定了上大陈8个样方、下大陈7个样方,设定了120个采样点,对植被、土壤、凋落物、土壤呼吸等进行全面调查,系统客观评价大陈岛陆地碳汇资源潜力;海洋方面,通过对岛上厚壳贻贝、海中大型藻类进行采集测算,并且通过一年四季调查采样,核算大陈岛海岛碳汇。
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
为“海洋蓝碳”交易赋能
本次碳资产交易涉及2016年-2023年大陈镇贻贝养殖产生的碳汇量,由“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进行碳汇量核算。据了解,“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是椒江区大陈镇政府在“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岛建设工程”中一揽子项目中的重点核心项目。
该平台的建设由吴丰昌院士团队领衔,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台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2022年为大陈镇量身打造的“碳收支核算及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利用了人工采样、实时在线监测、卫星数据反演、模型校准与预测、大数据局数据归集、碳评估方法核算等手段,依托先进的软硬件开发集成技术、4G/5G通讯技术进行建设,目前已经投入运营。未来该平台将持续为大陈岛打造“零碳岛”提供最前沿的双碳技术支撑,成为大陈岛名副其实的“双碳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