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崂山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向全球发出建设“透明海洋”共同体倡议

2023-09-28 10:11     来源:新华社、智汇海洋     
9月25日至27日,“2023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以“深化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海洋科学协同创新”为主题,围绕海洋观测与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与蓝色碳汇、海洋可持续发展、双碳与海洋可再生能源、未来国际深海大洋钻探计划愿景与目标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并谋划推进第四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大会秉承前两届会议精神,以不断加强国际开放合作,持续深化蓝色伙伴关系为宗旨,呼吁全球海洋科技工作者为共建全球海洋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来自全球35个国家、9个国际组织、140余家海洋科研机构及大学的约300位代表参加会议。

开幕式现场,与会嘉宾专家共同见证了第四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启动仪式、国际气候变率及可预测性项目办公室揭牌仪式。

据介绍,“世界海洋观测大会”每十年举办一次,是全方位、多领域、大规模、高层次的世界海洋科技盛会。自1999年开始,已在法国、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举办三届。在“第三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上,崂山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向全球发出建设“透明海洋”共同体倡议 ,接过了十年一届的“第四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举办权杖。“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测性”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核心项目,旨在提高人们对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以及对气候变率和变化的认识及预测,促进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气候变率及可预测性项目办公室在本次大会上举行揭牌仪式,并面向全球招募办公室主任与工作人员,助力汇聚全球海洋科技资源,共同把握海洋发展机遇,携手应对海洋科学与技术挑战。

吴立新表示 ,全球海洋和谐发展不仅要科学技术支撑,更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之间合作互动,需要一个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共商、共建、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本次大会共同探索解决全球性海洋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开放促进合作、以共享赢得未来,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多贡献。同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推动全球海洋科研院所与国际组织酝酿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化务实推动海洋科技国际合作,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以色列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达·约纳特就《用于新型抗生素的海洋细菌和真菌》作了报告,详细介绍利用海洋细菌和霉菌等生物资源来获取全新的抗生素,同时也阐述了用现有材料对有抗药性的抗生素进行修饰和改进,彰显了海洋资源对医药发展的重要性。

会议期间,来自20个国家的70余名科学家代表作报告,共同探讨海洋领域全新前沿进展,从多个领域开展深入探讨、分享真知灼见,打造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会议还发布了“2023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宣言”,与会者达成共识,倡议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共同肩负起拓展对海洋系统认知、应对当前海洋科技挑战的历史使命,共同为推动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由崂山实验室主办,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承办,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蓝谷管理局、山东人才发展集团、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会议已于2016年、2018年连续成功举办两届,累计2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124个海洋科研院所与高校、9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了会议,在推进知识经验、观测教育资源、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共享,加强全球海洋观测、预测、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领域协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推荐阅读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以建设海洋强国新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的明确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作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3-09-25

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在青岛举行

2023年9月19日,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在青岛举行,论坛以“发展海洋立体观测,助力海洋强国战略”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球海洋科技、人才、学术和产业资源,打造世界性海洋学术交流高端平台,助力海洋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论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崂山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国家海洋检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2023-09-20

毛竹等:我国海洋碳汇建设对策建议

谋划海洋碳汇建设发展,离不开对3个系统性问题的妥善解决。结合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近期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023-09-19

邢庆会等:海岸带蓝碳发展的管理需求

专门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工作可促进沿海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目前,我国共建立各级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273处,总面积达1.24×105 km2,将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纳入保护范围。截至2017年9月,我国通过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已整治岸线270 km,恢复滨海湿地50 km2。蓝碳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针对滨海 2023-09-19

中国船级社 梁园华:我国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技术发展及挑战

海上风电凭借着风能稳定、风力强劲、装机规模大等优点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风力发电的重要形式。在国家法规和发电效率的多重考量下,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深远海域。在深远海域,风能资源更加丰富,风湍流强度与海面摩擦度更小,而且深远海域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对于海洋、渔业、军事、海事通航以及城市居民等利益相关方的不利影响相对更小。 2023-08-0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