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获悉,研究总院牵头自主研制的我国首个含不规则、微米级裂缝的大型花岗岩物理模型及配套技术正式完成验收。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地球物理)、首席信息官杜向东带队在武汉现场验收。项目组首次基于该大型微米级裂缝物理模型,科学确定了中国海油自主研制电成像测井装备的关键参数,大力提升了中国海油自主研制电成像测井装备及配套技术的应用范围,对采用中国海油高端测井装备定量评价裂缝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高端国产测井装备按下“快进键”,标志着我国海上裂缝性储层测井定量评价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裂缝性油气藏是中国海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准确评价不规则、微米级裂缝一直是业界的重点及难点。中国海油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装备与产品成果转化,研究总院依托《南海潜山储层裂缝测井定量表征及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项目,构建3米×3米×15米的含不规则、微米级裂缝的大型花岗岩物理模型,针对国内外电成像测井装备设计参数的差异,采用基础实验科学确定中国海油自主研制电成像测井装备关键参数的选取。基于该大型微米级裂缝物理模型,系统建立了海上潜山裂缝性储层测井定量评价技术系列,其中裂缝宽度定量评价的相对误差从几个数量级降低到15%以下,裂缝孔隙度定量评价的相对误差从56.3%降低到8.3%,裂缝渗透率定量评价的相对误差从51.1%降低到15.6%等。上述海上裂缝性储层测井定量评价技术系列已成功支撑陵水26-2、开平11-1E等7个潜山风险勘探目标入库和渤中19-6、渤中13-2等4个潜山油气田地质油藏方案,也大力支撑亿吨级油田渤中26-6的储量申报,后续也将为渤海、南海万亿大气区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快自主研制高端测井装备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助力海上裂缝性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