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海上首口深井全生命周期光纤产剖监测项目在南海东部西江油田作业区惠州25-8平台成功实施。
油井之下4000余米的温度、压力、声波等数据通过光纤实时、高效、稳定地传输至海上生产平台技术团队可直观地对油井产液剖面及油藏流线长期连续监测从而确保油井的全生命周期“健康”。
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海上油气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再添一抹亮色,是中国海油“十四五”重点科研项目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几千米井下入井的光纤预置了数千个光信号测点如同“千眼百手”将井下的压力、温度、声波等数据信号“看”得清清楚楚经数据处理系统即可获得储层流体动态剖面为油藏动态监测及工艺措施的决策提供海量数据支持提升水平井开发效果。
光纤测井技术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实时跟踪和监测油气井生产随时间变化情况,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生产动态数据,实现产出和注入剖面、井筒完整性检测、油藏动态监测、CCUS和压裂效果评价,为后期增产措施方案的调整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同时也是未来实现海上油气田智能流场调控,实现技术产业升级的基础。
业内将井深超4000米的油气井定义为“深井”,本次作业光缆需下至4378米深,其中水平段800米,井斜方位大、管柱结构复杂,现场施工技术难度高,相当于将一根头发丝完好无损地穿过50米外的针孔,加之受海上高温、潮湿、雨天、大风等恶劣环境因素影响,更增加了作业难度,为确保现场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入井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技术团队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论证,通过大量工程数值调研和模拟,历时半年优化完善形成最终施工设计。
海上作业期间,针对光纤管柱螺旋屈曲高、打孔管柱下入摩阻大、光纤续接工艺复杂和地面光缆敷设难度大等技术难点,作业人员采取每小时汇报制度,陆地专家全方位支持的管理策略,面对突发状况及时讨论决策并立即实施。经过连续6天昼夜奋战,最终顺利完成了永置式光纤设备下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