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智能技术赋能 海上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3-06-14 10: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海油海洋通信海上油气田

从直升机上眺望,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秦皇岛32-6油田犹如一只“钢铁巨兽”矗立于渤海湾。海面巡视、精密配件紧急运输等工作均由无人机执行;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配电盘局部放电检测、红外热成像监测、自动操作配电盘各类开关……在智能技术加持下,这座已投产20多年的海上油田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采访期间,32-6油田与陆地生产操控中心开了一场相距百公里的海陆间会议,全程沟通如同面对面,没有任何信号延迟。秦皇岛32-6作业公司总经理赵德喜告诉记者,陆地生产操控中心可以对油田生产实时监测、远程智能巡检,并实现对海上设施的远程操控、应急响应。

海陆之间顺利通信,离不开高速稳定、安全可靠的“信息高速路”——万兆级别海陆光传输网络。据了解,今年4月,32-6油田完成了生产网、办公网、工控网、公共网四张业务网向光纤链路的切换,实现了海陆之间互联互通和生产办公协同。

“秦皇岛32-6智能油田是中国海油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业务需求,有针对性推进智能化建设的有益探索。”赵德喜表示,智能油田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油气产量、减少设备设施维修费用、降低钻井作业成本等,还能在提高公司管控能力、防范安全风险、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等方面带来显著效益。

推荐阅读

中国海上首个规模化特超稠油油田全面投产

6月8日获悉,随着旅大5-2北油田A3H井启泵生产,中国海上首个规模化特超稠油油田——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旅大5-2北油田一期项目全面投产。 2023-06-09

全球首个二氧化碳跨国运输和存储项目通过安全性验证

6月14日离岸能源消息,DNV船级社已经对北海Greensand项目二氧化碳储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安全性验证。Greensand项目包括在英力士位于比利时Zwijndrecht的工厂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跨境运输并储存在丹麦北海Nini油田。注入的二氧化碳被储存在水下1800米的深处。据悉,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二氧化碳可以跨越国界运输并储存在海上以缓解气候变化的项目。该安全验证涵盖了从单个分包商的制造到海上安装的所有内容。DNV客户关系区域主管兼安... 2023-06-16

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设备建造全部完成

6月15日是2022年全国低碳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制造,我国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设备建造全部完成。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模块重约750吨,核心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压缩机橇、分子筛、冷却器等,是恩平15-1中心平台的重要装置,将服役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油田。据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总经理刘华祥介绍,该项目将海上油田伴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和脱水后,回注至地下咸水层,永久封存于地层深... 2023-06-15

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完成全球最大LNG运输船装载

6月12日,经过14个小时的作业,全球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号在顺利靠泊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码头后,完成保税LNG装载。这标志着浙江LNG成为长三角首家为LNG加注船提供保税LNG的接收站,为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下一步,海洋石油301号将在宁波舟山港开展首次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作业。近年来,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在给贸易运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区域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由于船舶燃料油... 2023-06-15

中国海油自研MUR技术为老油田稳产高产贡献力量

前不久,南海东部油田惠州26-1平台应用自主研发MUR增产技术的原油生产井成功投产,日产油近1000桶,提产超3倍,年内预计增产达2万立方米。MUR技术又称超短半径多分支井技术,该技术利用特制柔性钻具配套专属轨迹控制技术,在短距离内即可实现超高的造斜率。该技术能够在1米以上的薄层油藏内实现多支位移井眼改造,有效增加油藏泄油面积,解决近井地带剩余油动用难、小构造经济性不高的问题,换句话说,它可以将低产低效井,常规开发难以动用的剩余油高效... 2023-06-1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