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汇川技术助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2023-06-05 13:53     来源:深圳特区报     海洋钻机变频器、汇川技术 岸电海洋经济
南海东部,碧波之上。一座座石油钻井平台跃出“深蓝”,共同筑成我国最大的深水油气生产基地。

深圳企业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和产业链完善等优势,为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生产配套的核心技术设备,加快我国海洋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进程。率先实现钻机变频器自主研发的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海上油气、海上风电、岸电、船舶等领域相继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助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海上石油钻机装上“中国芯”

在海上石油钻探开采中,钻机是核心设备。大功率驱动变频器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钻采的效率、稳定性、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进行钻机变频器的技术攻关,从初期性能一般的变频器,到完全掌握矢量变频技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2018年,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携手汇川技术合作攻关,首次在南海东部某油田成功应用自主研制的海洋钻机变频器。我国海洋钻井设备从此有了“中国芯”。截至目前,这套系统已零故障运行5年,成为南海区域作业效率最高的钻井平台之一。

汇川技术自主开发的海洋钻机变频器产品已取得16项专利,并获德国IF产品设计奖;全系列机型通过了CE认证及CCS型式认证。2021年3月,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授权的权威机构鉴定下,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据汇川技术石油行业总经理李永元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制的钻机变频器,已在我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累计应用33套。测算表明,每套钻机电控系统成本因此而降低约30%,维护服务成本降低超过50%。

今年8月,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一家外资企业共同开发的陆丰12-3油田,将在南海东部海域正式投产。汇川技术的钻机变频器,将被用于这一国际合作项目中。

引领岸电系统“绿色革命”

汇川技术以变频器为原点,不断扩大产品线的覆盖半径,逐渐形成了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视觉系统、传感器、电机控制器、牵引变流器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业务拓展到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领域。

目前,它已成为国产品牌中最具规模的低压变频器和伺服系统供应商,跻身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与驱动技术第一方阵,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常驻机构。

船舶靠港,码头开始作业时,一般都由船上发电机继续为船舶供电。发电机运行产生的硫化物、烟尘等,会对港口及周边区域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船舶靠港后污染物的处理也成为环境治理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岸电”渐成常态,它可以代替船舶烧油,助推“绿色港口”建设。

2019年,全国首批试点高压岸电在宁波舟山港建成。汇川技术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自主实现了国产岸电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目前,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等40余个港口都启用了汇川技术的岸电系统,累计安装300余套,汇川技术在国内岸电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

近几年,汇川技术不断加强研发和岸电技术突破,形成了多机并联、共直流母线多泊位场景应用及岸电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解决方案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岸电建设单位之一。其中,变频电源五大核心专利技术达到业内最先进水平。

统计测算表明,汇川技术迄今为止提供的岸电系统,合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89万吨、硫化物831吨、氮氧化合物1351吨。

为“智慧海洋”建设提供动能

2022年,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加工系统智能化升级项目启动。“国信1号” 运用游弋式开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深远海养殖资源,模拟大黄鱼野生生长环境,提高养殖鱼种品质与风味,是一座“蓝色粮仓”。

在这次升级的鱼类分拣系统中,汇川技术研制的机器人将工作效率提升了5倍。

2020年2月,珠海万山群岛海域。“筋斗云0号”自主航行货船行驶在海面上,标志着中国第一艘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混合动力无人船首航成功。该船的动力系统,同样来自汇川技术。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汇川技术在海上风电安装、疏浚工程、船舶“双减”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千吨级海工浮吊变频驱动器已经超越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装机率提升到国内第二,应用范围从2000吨、3000吨提升到如今的5000吨超大型浮吊,实现了我国大吨位浮吊在变频驱动器这一重要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为“智慧海洋”建设提供动能。目前,相关产品已配套应用海上风电装备的浮吊、升降系统34套,助力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发展。

近几年,汇川技术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研制出一系列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该公司研制的变桨驱动器、变桨电机、偏航系统等,不仅实现了全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还在我国多个新能源生产基地广泛应用,包括全球最大陆上能源基地青海海西海南风场、海拔3400米的世界最高青海大柴旦风场、国内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场江苏如东、亚洲最大机组单机容量福建兴化湾风场等。

目前,汇川技术相关产品在中国陆上风电领域占2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海上风电偏航系统电气化市场占比超90%,为我国风电行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了解,汇川技术每年拿出营收的8%-10%作为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达22亿元,约占营业收入10%。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572项,其中发明专利464项。汇川技术副总经理付作军表示,将继续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研发,力争实现更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不断提供动能。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推荐阅读

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 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6月6日,省自然资源厅在湛江举办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现场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2023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在答记者问环节介绍,为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接下来广东将按照疏近用远、生态优先的要求,腾出近海空间搞建设、布项目、保生态,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 2023-06-07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

6月6日,《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据初步核算,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 2023-06-07

2023年度山东省海洋软科学研究课题承担单位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决策,山东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部署要求,以及当前海洋工作实际需要,聚焦推动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可行性思路措施和意见建议,推进重点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023-06-07

深圳力量赋能,深海采矿不是梦

深海矿产开采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最前沿,标志着一个国家开发海洋资源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作为临海国家的海滨城市,同时又是我国产业配套最完备、科技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深圳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能力?金航集团用10多年的不懈创新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公司专注于深海矿产资源开采装备前沿技术的研发,通过集成创新,整合全球技术与人才资源,研发设计出管道提升式深海采矿... 2023-06-05

青岛2022年“经略海洋”答卷

15个主要海洋产业优势突出,多数产业规模居山东前列 新国标《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于2022年7月开始实施,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为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海洋上游产业、海洋下游产业等5个类别、28个大类。其中,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沿海滩涂种植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15个大类,是海洋经济的核心层。 2023-06-0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