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 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2023-06-07 10:21     来源:南方日报     海洋经济海洋牧场海上风电

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6月6日,省自然资源厅在湛江举办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现场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2023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在答记者问环节介绍,为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接下来广东将按照“疏近用远、生态优先”的要求,腾出近海空间搞建设、布项目、保生态,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充分激发县域海洋发展潜力,在用海用岛政策上向县域主平台、重点园区发展倾斜,以县域为重点创建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海洋经济强县、强镇。

为了支持海洋牧场建设,广东将探索实施“标准海”供应,单个海洋牧场项目申请用海时将不再进行海域使用论证,实现“拎包入驻”“拿海即开工”。

保障用海需求

初步划定海洋发展区超4万平方公里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纳入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屈家树表示,为了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广东将加强空间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出台《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修编)》。海岸带规划初步划定海洋发展区超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约60%,充分保障了广东海洋发展空间需求。

在提升海洋经济发展实力方面,广东将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加快建设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为重点,打造向海开放高地,推动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重要发展极。

发布会透露,广东将进一步把海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持续提升广东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做大做强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推动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聚力打造千亿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助力绿美广东

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

在广东海洋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同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推进,蓝色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截至2022年底,广东沿海城市已建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建设国家湿地公园13处。2020—2022年,全省新营造红树林1219公顷,修复红树林322公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90%左右,为“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梁雄伟介绍,2019年起,广东加大海岸线整治修复投资力度,连续5年投入省级专项资金共计8.9亿元用于支持海岸线生态修复等项目,分三批设立11个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推进建设,预计今年内可全部完成验收。

接下来,省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广东重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重点推进“五大工程”,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成更多更好魅力沙滩、美丽海湾,不断延长复绿自然岸线,筑牢生态海堤。

建设海洋牧场

建立用海审批联动机制

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着力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屈家树介绍,广东将按照“近退远拓、疏近用远、生态发展”的要求,统筹优化省管海域内海洋牧场空间布局,有序腾退10米等深线以浅的“近海”养殖空间,科学规划10米等深线以深至领海线的“中海”养殖空间,逐步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保障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海域空间需求。

广东还将加快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在保障海域基本功能且用海活动互不排斥的前提下,支持渔业用海功能区内适度兼容旅游娱乐、电力工业等用海,发展休闲观光、渔光互补等新型海洋牧场项目。接下来,广东将建立海洋牧场项目用海审批联动机制,优化用海审批流程,推动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与水域滩涂养殖证同步核发,促进用海审批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在落实海域使用金优惠政策方面,对位于20米以深省管海域的海洋牧场项目,开放式养殖用海部分的海域使用金按浅海征收标准的50%计征;投礁型海洋牧场项目,人工鱼礁部分的海域使用金按同等级海域透水构筑物用海征收标准的80%计征。

开发海洋清洁能源

打造海上风电三大产业平台

近年来,广东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成为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处长黄国锐介绍,截至2022年,全省海上风电建成投产装机约791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26%,居全国第二。

2018年以来,省级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共投入3.52亿元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建成国内首套50千瓦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及实验测试平台。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设立多个创新中心,是国内唯一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实验平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叶片检测实验室。海上风电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快速提升。

接下来,广东将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保障湛江徐闻东、阳江三山岛、江门川岛、珠海高栏、汕尾红海湾等7个新增省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统一规划海上送出工程输电电缆通道和登陆点,积极探索专属经济区海域风电开发与管理。

按照“中心辐射、东西呼应”的空间布局,支持重点打造海上风电三大产业平台。珠三角地区将以广州、深圳、中山为核心,加快打造海上风电科技创新研发基地。粤东和粤西地区将推动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集中规划、连片开发,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推荐阅读

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配套储能一体化联合交易实现!

6月1日11点32分,国家电投山东能源岛南国投配套储能场站完成电力现货市场日前申报,实现与海上风电一体化参与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为全国首例风储联合交易,标志着公司储能市场化交易迈入新阶段。 2023-06-07

中国能建、广东院联合主办的2023菲律宾海上风电论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

6月1日,由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和广东院联合主办的2023菲律宾海上风电论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此次论坛以绿色低碳、合作共赢为愿景,是首个由中国企业在菲律宾组织的海上风电专业论坛,收到了热烈反响。菲律宾众议长马丁·罗慕尔德兹、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通过视频,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菲律宾参议长胡安·苏维里、贸易和工业部部长阿尔弗雷多·E·帕斯夸尔、能源部副部长罗威娜·克里斯蒂娜·格瓦拉、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胡安·... 2023-06-07

自然资源部鼓励对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等用海进行立体设权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明确可以立体设权的用海类型。海域是包括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在内的立体空间。在不影响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工程安全及防灾减灾等前提下,鼓励对海上光伏、海上风电 、跨海桥梁、养殖、温(冷)排水、浴场、游乐场、海底电缆管道、海底隧道、海底场馆等用海进行立体设权。... 2023-06-07

广东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正式投产

6月6日,广东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正式投产仪式在湛江雷州覃斗镇流沙港码头举行,这是广东目前已投产的、规模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也标志着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速。据介绍,该养殖平台将于6月6日—10日择最高潮位时间完成下水,投产地位于湛江雷州覃斗镇流沙港,与2022年4月21日投产的海威1号在同一片海域。此外,规模更大的海威3号也在规划设计中。与传统的重力式深海网箱相比,海威2号更安全、更智能、更低碳。作为广东深远海养殖平台... 2023-06-07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

6月6日,《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据初步核算,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 2023-06-0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