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可爱的海油人!祝你节日快乐!

2023-05-04 10:24     来源:中国海油     海油观澜号 海上作业平台中国海油海上油气
春日悠扬,在一碧万顷的海天交界,在耸立成林的炼塔之间,在井然有序的试验场地,辛勤的海油人,吆喝起协力的号子点亮那闪耀的弧光,舒展开思索的眉头,开启了五月的第一天。致敬同一片天空下每个一腔热忱,坚守热爱的海油人。

两根绳索是他的“工作台”
 

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蔚蓝大海,海油发展装备技术检测公司检验员孙文博处于距离海平面80米的修井机天车旁,不同于其他作业,两根50米长的绳索是他的“工作台”。

孙文博在业内被称为“蜘蛛人”,专门在海上设备高处位置开展检验。“五一”期间,他前往渤南作业公司某平台执行井架高空系物检验任务,孙文博背着20斤重的工具设备,在高耸的井架间上下游走。

为了节省体力,孙文博事先要寻找两个检验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布置绳索,之后是检查、上绳。能借助绳子直上直下的检验点还好说,遇到需要水平位移的特殊位置,就得靠团队配合。在天车反底吊点,孙文博与同伴合作,测好角度,借助两根绳子的作用力将自己带到检验点开展工作。身体悬空,还要被两根绳子同时牵引,体力消耗极大,而这样的特殊点位,一台井架上少说也有10个。

“五一”过后,海上平台修井作业将大幅开展,为了确保作业安全,提高油井产量,孙文博和“蜘蛛人”团队利用假期抓紧完成作业前的设备检验工作。这几天下来,他们对井架上的60个点位实施了全面检验,为海上平台钻修井作业提供安全保障。

“咬紧牙关”的大检修

告别回南天,阴雨退去后的大亚湾碧空如洗。在这个“五一”,中海炼化惠州石化运行一部2023年装置大检修、“中轻质原油适应性”改造项目两项重大任务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是惠州石化运行一部员工李杰第一次经历大检修的淬炼:“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咬紧牙关’的感觉,自己的上限也得到不断突破。”

经过近两个月“马拉松”式的作业,运行一部完成土方开挖回填3300立方米,钢结构安装837吨,电缆敷设长度超过75公里,拆除原有管道、阀门连接起来长达4公里,重新焊接管道达97589吋径。

管道是装置的血管,为了保障无漏点、无堵点,李杰和同事们要逐一确认,为每一条管道发放合格证后才能进行焊接,这段时间,每天就能发放四五十张。

四年一度的惠州石化一期炼油装置停工大检修于3月16日开展,涉及7个生产运行部门、15套装置,同步推进89项技改技措项目落地,近8000名施工人员扎根现场,确保生产装置在下一个周期的安全平稳运行。

大海成了陆地之外的另一个家

庞志昂是中海油服“海洋石油684”船的水手长,25年的航海生涯中,在甲板上迎接的每一次日出日落、冬去春来,都已深深刻进他粗糙的肌肤纹理,融进他黝黑的肤色。他身材干瘦精练,却因为能吃苦、爱钻研,在船上被大家称为“老牛”。

驾驶台的对讲机里只要传来装卸货作业的通知,“老牛”便会穿上吊装指挥的反光马甲与水手们来到甲板上待命。不多时,拖轮已靠泊在平台一侧,吊钩缓缓落下,甲板上的货物数量多、类型杂,“老牛”总是穿梭在狭窄的货物走道里,通过对讲机指挥吊臂四向摆动,控制每一吊货物有序堆放,任凭海风继续雕刻他黝黑的脸庞。

节假日的到来对于仍坚守一线的每位船员来讲,与往常并无二致。因为海员的职业身份,他们错过了很多在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大海成了陆地之外的另一个家。

水下“观澜”忙

“五一”期间,有限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一平台的底层甲板,气动绞车与数十名作业人员合力拖拽,一根直径30厘米的亮黄色电缆从海面缓缓升至底层甲板,这根海缆来自距平台5公里远的“海油观澜号”。

自4月“海油观澜号”就位后,平台上下一直为海缆接入工作紧张忙碌。在此前近一个月的海缆水下铺设及保护管卡焊接作业中,一支约20人的潜水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久前完成的最后一处海缆保护管卡安装,位于水下41米。重达2吨的管卡在吊机辅助下悬停就位,两名潜水员需灵活搭配水下工具,以敲击的方式将10根手腕粗的螺栓紧固。

每安装一根螺栓,需要两名潜水员一左一右不断敲击螺栓50余次,体力消耗可想而知,而这支潜水队伍近期一直保持着每天13人次的高强度作业。正因为大家的坚守,来自“海油观澜号”的“绿电”才能更快发挥作用。

会分身的维修监督

不久前,绥中36-1CEPK平台迎来了“五一”前的最后一次倒班,维修监督张志超正在其中。今年平台的施工工作量相比往年翻了个番,这次上平台,张志超的工作除了自检自修的冷却器清洗、热油循环泵更换等,还有外委施工的低压气回收改造、海管交管灌浆、甲板防腐等。

张志超立刻找来“机、电、仪”三师,制订整体工作计划,将任务分配到人,并推动及时沟通工作进度,让工作高效开展起来。

“今天在顶甲板加药时,看到维修监督正在手把手教实习员工修热油循环泵。”“我也看到超哥在中甲板跟机械师谈论冷却器自检自修的事。” “不是吧,咱说的是同一个人吗?我刚才在工作甲板还见到他给发电工交代海水滤器反冲洗的事呢!” “超哥这是开了分身啊。”中控室里,几名操作工一边写报表,一边议论着。

张志超上平台的第二天,热油循环泵更换完成;第三天,冷却器清洗完毕……除长期施工外,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平台的设备检修维保事项都按计划完成。

老师傅有了新目标

巡检机器人有序穿梭于设备间记录参数,中控人员严密监控天然气脱碳系统的运行工况,“五一”期间,有限海南分公司东方终端利用智能配气系统合理调控上下游气量,重点加强关键设备设施巡查工作,保障节假日期间安全稳定生产。

今年的“五一”,共有近四十名固定员工在终端值守,机械班组的庞观文就是其中一个。他已经记不清今年是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几个“五一”,海上油气生产24小时不停歇,换班前庞师傅根本没想已是临近“五一”,和对倒人交接完,就投入现场工作中。

庞观文负责厂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他来说,“五一”和其他工作时间并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要随时准备付出全部精力,应对现场出现的难题。东方终端自开展智能化建设以来,电气、振动监测系统先后上线,5G手持终端也得到推广,庞师傅的维修手段也进一步多样,这位已工作25年的“老海油”希望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设备研究和工艺流程优化上,让生产更智能更安全。

可爱的海油人!祝你节日快乐!

推荐阅读

海油自研技术新突破:破解低产低效井治理难题

近日,南海东部惠州油田某低产低效井应用MUR超短半径多分支井技术(以下简称MUR技术)进行治理后,日产油增量持续增加,与治理前相比,日产提升3倍,含水率降低了8%。实现了惠州油田首次应用MUR技术的突破,为完成2023年措施产量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南海东部海域第一个投产的油田群,惠州油田增储上产主要面临两低一关井偏多、持续稳产上产挑战大、后备优质储量相对不足、设施设备相对老旧等挑战。MUR技术利用特制柔性钻具和轨迹控制技术,在1m... 2023-05-04

秦皇岛32-6油田:智能改造 探索油田未来新方向

黄昏时分,海风拂面,无数海上油田在浩瀚无垠的渤海海面上熠熠生辉,犹如银河中的群星。在这群海上油田中,有一座特殊的老油田:秦皇岛32-6油田。虽然它已经有20多年的开采历史,但却是中国海上首座智能油田。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秦皇岛32-6油田历经多年风雨,却仍然坚定地矗立在天际线上,迎接每一次新挑战。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2021年10月15日,这位海上老矿工完成了一期智能化改造,为自己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焕发出新的光彩。... 2023-05-02

第十一届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4月24日至25日,第十一届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高峰论坛在江苏南通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以“线下+线上”方式召开,来自中央企业、船级社、科研院校、国内外知名厂商等近150名专家学者线下参会,全程网络直播,直播访问量突破5000次。 2023-04-29

bp将在北海油气全面铺开数字孪生技术!

英国石油公司(bp)决定将其与数字孪生软件供应商Aize的协议扩展至所属全部5个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产。Aize于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报告称,正在帮助bp管理工程和运营数据,为用户提供实物资产的通用数字视图,并将来自内部和外部来源的信息整合到用户友好的工作环境中。 2023-04-29

中国海油:一季度开门红 油气净产量继续增长

4月27日上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有限公司)董事会在京召开。会议由董事长汪东进主持,副董事长李勇,非执行董事徐可强、温冬芬,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周心怀,执行董事、总裁夏庆龙,独立非执行董事赵崇康、刘遵义、谢孝衍、邱致中、林伯强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提请召开股东周年大会等议案。会后,独立非执行董事参观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对海洋石油事业发展、公司业务快速成长及优异业绩表现给予充分肯... 2023-04-2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