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秦皇岛32-6油田:智能改造 探索油田未来新方向

2023-05-02 18:45     来源:中工网     秦皇岛32-6油田 海上油气田示范项目海上作业平台

黄昏时分,海风拂面,无数海上油田在浩瀚无垠的渤海海面上熠熠生辉,犹如银河中的群星。在这群海上油田中,有一座特殊的老油田:秦皇岛32-6油田。虽然它已经有20多年的开采历史,但却是中国海上首座智能油田。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秦皇岛32-6油田历经多年风雨,却仍然坚定地矗立在天际线上,迎接每一次新挑战。

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2021年10月15日,这位海上“老矿工”完成了一期智能化改造,为自己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焕发出新的光彩。现在,秦皇岛32-6油田就像一个智能化的海上工厂,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监控、智能化管理等多项功能,推动油田运营、管理不断迈向更高效、更精准。

当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秦皇岛32-6油田CEPI平台总监孙昊荣获2023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多年来,作为技能专家,孙昊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这位“老矿工”的稳定运营以及智能化改造工程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在管理油田生产、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能等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始终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以人为本,使油田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得到保障和提高。

风雨兼程 老油田逐步突破困境

“其实在秦皇岛32-6油田智能改造升级之前,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例如油田投产后含水率上升、低油价困扰等等。但这些困难都被海油人一一攻克,并且将智能化作为该油田的新挑战,首次在海上油田落地实施绿色智能油田建设项目,为探索油田未来的发展方向迈出宝贵的一步。”孙昊说道。

四季轮换,寒暑交替,数十年过去,孙昊已经成为这座油田的老朋友了。他从普通操作工到工艺工程师,从渤海世纪号项目总体实施负责人再到平台总监,累计提出组块监造问题430余项,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在他的深度参与下,为该油田进行了一次智能化改造。

谈到渤海世纪号项目,孙昊表示,“这是该油田在智能化项目实施前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项目。”该油田在实施了包括世纪号、WHPA两个设施新增注水设备、海管输量校核、各平台注水流程优化调整、新增污水回注井、油井转注等一系列针对性改造项目后,为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环保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智能改造 探索油田未来新方向

“当渤海世纪号项目结束后,油田便快马加鞭进行智能化改造工程。”孙昊介绍说,该油田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增加对油田电网以及电气原件的智能监控,大幅提升了电网的稳定性。

孙昊表示,该油田智能化以后光纤通信网络更加完善,并且以生产现场物联网建设为基础,围绕油气藏、设备设施等油气核心资产,依托智能油田技术平台全面辅助资产管理和效益优化,建立“实时感知的油田、全面协同的油田、主动管理的油田、整体优化的油田”,结合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和业务管理流程优化,创建“智能、安全、绿色、高效”的新型海上油气开采运营模式,达到油气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数据共享应用、智能安全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智能分注分采以及远程协同指挥是该油田智能化的五大特征。孙昊说:“智能化以后,我们可以实现生产动态、油藏注采、船舶气象等数据共享;并且对人员安全、风险监测也能做到从‘被动’变‘主动’;同时管理人员也可随时掌握平台设备实时状态;而且智能分注分采远程调控系统,也为油田累计增油1200方。”

2022年8月份,无轨智能机器人首次“入职”该油田CEPI平台的主配电间,开展实时监测盘柜状态和参数工作。孙昊向记者介绍说,无轨机器人相对传统机器人的机动性更强,它集成了可见光摄像、红外温度监测、局部放电监测、声纹识别、远程操作五大功能,可以对房间内的电力设备开展自主巡检、诊断预警、远程操作的工作。巡检结果,将通过网络远传到智能油田管理系统,所有智能油田客户端均可实时掌握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投用,不仅提升了配电设备状态监测预警能力,同时也降低人工操作配电设备的安全风险,为后续实现海上平台电气房间无人化管理奠定基础。

岸电入海 为智能化打造信息高速公路

“以前海上员工只能通过卫星电话与家人联络,一次通话时长大约为10分钟,而且通常需要排队。自从岸电入海项目和油田智能化以后,海上各设施的4G网络信号已经达到全覆盖,和家庭的沟通方便了很多,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情况和工作点滴分享给家人。”孙昊说道。

据了解,在油田投产之初,平台采用原油发电机自发电,每年消耗原油约12万吨。2021年该油田实施岸电示范项目,油田13台原油发电机全部停运,并且将光纤从陆地接到油田上。该项目是中国海油首个海上岸电应用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

2021年,为了确保岸电及扩容项目顺利接入,该油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停产检修如期开展。孙昊作为专业负责人,统筹现场各项工作安全高效推进,曾经连续奋战两日两夜未曾合眼。

孙昊说:“每一位海油人都像油田中的管道,既能够顺畅地引导油气流动,又能够承受高压力的挑战,为保障油田能够安全、高效、稳定地进行智能化升级而努力拼搏。”

除了油田工作之外,孙昊也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曾于2018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且参与组建作业公司技师创新工作室,累计带徒十余人。两名徒弟成功晋升高级技师,其中一人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可谓是名师出高徒。

孙昊表示,“在工作之余,我也会在创新工作室传授徒弟各种实用技巧,并且高效利用海休时间处理家庭事宜,给家人足够的陪伴。这些都属于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在无数海油人的不断努力下,这座老油田成功焕发“第二春”,向着智能、绿色与高效稳步前行,也为探索海上油田未来的发展方向迈出了宝贵的一步。

推荐阅读

中国海油:一季度开门红 油气净产量继续增长

4月27日上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有限公司)董事会在京召开。会议由董事长汪东进主持,副董事长李勇,非执行董事徐可强、温冬芬,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周心怀,执行董事、总裁夏庆龙,独立非执行董事赵崇康、刘遵义、谢孝衍、邱致中、林伯强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提请召开股东周年大会等议案。会后,独立非执行董事参观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对海洋石油事业发展、公司业务快速成长及优异业绩表现给予充分肯... 2023-04-28

Enauta重新开始位于巴西近海油田的两口井的生产

在生产中断后,巴西石油和天然气公司Enauta重新开始了位于巴西近海油田的两口井的生产,而第三口井预计将在更换泵后投产。埃纳乌塔于2023年4月25日(星期二)暂时中断了亚特兰大油田的生产。根据该公司的技术领域,初步评估表明,与7-ATL-2HP-RJS井相关的海底设备出现故障,而其他两口井预计将于当天晚些时候恢复生产。在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的更新中,这位巴西球员证实,7-ATL-4H-RJS和7-ATL-5H-RJS井的生产已按预期恢复。然而,7-ATL-2HP-RJS井仍然... 2023-04-27

三峡集团:推动福建海上风电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福建,是我国海上风电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也是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开发的前沿阵地。这里不仅有全国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奥林匹克赛场,还有亚太地区首台十兆瓦风机,以及全国首个以企业为主导创建的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三峡集团作为一个龙头集团,带动福建省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他们与福能集团合作推进长乐、漳浦、莆田、平潭等地的海上风电资源开发,与福船集团联合打造国内领先福船三峡号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平台,与福建水电院、永福院等共同提... 2023-04-27

创新引领 十大勘探领域获得新突破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参考。2022年,加大风险领域勘探和甩开勘探力度,在渤海海域隐蔽型潜山、环渤中凹陷岩性、琼东南盆地深水深层岩性、顺德凹陷新区、涠西南页岩油、陆上深煤层及海外勘探等十个勘探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为中国海油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储量基础。1.1 提出内幕断层封挡—多源强势充注—超压泥岩封盖隐蔽型潜山成藏模式,渤海海域发现国内最大的变质岩潜山油田2022年,中国海油在渤海海域... 2023-04-27

海油工程:老平台焕新颜,看海工团队“快工出细活”

一直以来海油工程致力于提供油田全生命周期服务,不仅能安装新平台,还能让老平台焕发新生机。近日,海油工程完成三座崖城13-1老平台改造,新建的陵水25-1平台顺利接入崖城13-1油田系统,整体改造工程工期比原计划提前8%。本次改造的三座崖城13-1老平台服役于我国首个海上气田,也是南海西部海域首个合作发现与开发生产的大气田。它们于1996年正式上岗,服役长达26年,为香港、海南同时供气,是功勋卓越的生产劳模。本次改造工作为老平台强劲壮骨,进行... 2023-04-26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