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以重大装备创新支撑三航海上风电高质量建设

2025-11-13 11:17     来源:中交三航      海洋装备海工装备
2025年,三航局继续聚焦“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中交集团需要、公司市场需要和工程项目现场需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海峰1001/1002”

为了更好适应海上风电建设需要,三航局研发建造了适合大容量风机运输和安装一体化的第四代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海峰1001/1002”,可适应15兆瓦及以上风机机组安装,并同时运载2套15兆瓦风机机组设备,最大作业水深达70米,最大吊重达2500吨,吊高可达主甲板以上180米,具备DP-2动力定位能力。

该船目前亚洲综合起重能力最强、作业水深最大、吊高最高、甲板面积最大、动力定位能力最强的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 船舶研发过程中已取得2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 和3项软件著作权。

该船自2023年9月交付以来,已在浙江、福建的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完成了安装任务,应用效果良好。系列成果获得2025年中交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海峰2001”

“海峰2001”是适用于深远海风电基础施工的4000吨DP2级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研发建造过程中充分吸收国内外风电施工起重船先进设计理念,解决了现有深远海风电基础安装装备不足的问题。

该船不仅能用于海上风电基础施工,还综合考虑了升压站、海洋石油等其他海事工程作业需求,使其达到经济效用最大化。

该船是目前国内起升高度最高、DP动力定位能力最强(DP2)、具有8点锚泊定位能力的首艘智慧型多功能起重船, 是首批获得CCS智慧船舶“i-ship”符号的海上风电工程船。研发过程中已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6项。

船舶自2023年7月交付以来,已在海南、山东、福建、广东、广西等多个海上风电场成功应用,经济效益良好,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

“三航翔安”

“三航翔安”作为三航局打造中国高端智能装备、擦亮国之重器名片的典范,融合了行业先进技术成果及智能化手段。不仅能用于海上风电桩基单桩、导管架的施工,还能提供升压站、跨海大桥、大型海上构件及其他海事工程吊装。

该船吊高为甲板上133米,是目前国内同级别起重船中最高、单吊起吊能力最大的变幅式扒杆起重船, 能满足风机单机容量不超过25兆瓦的所有风机基础施工。国内首创的“DP+扒杆起重机”高性价比、高吊装效率模式, 规避了海况复杂情况下回转起重机无法起臂作业的缺点,DP作业工况可吊重 5000 吨,全方位船体灵活移动,解决了扒杆起重机臂架无法回转的问题。

船舶建造过程中运用先进材料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多项技术首创革新。其中,铜排红外探测系统、智慧型马达监控系统、钢丝绳测量随动装置、大型起重船压载水调载方法系统等8项技术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交付以来,先后应用于华润苍南1号二期扩建海上风电项目、玉环2号海上风电项目海上主体施工1标段、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山海关海上风电一期500兆瓦平价示范项目。

“三航桩20”

“三航桩20”作为新一代超大型打桩船代表,集多年对打桩船的深入研究和实际使用经验,在广泛调研现有大型打桩船实际使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满足更恶劣风浪条件的风电、跨海大桥沉桩为目标,设计建造了世界领先水平、建成时桩架最高的超大型变幅式打桩船。

该船是目前三航局最大的打桩船, 船长108米、型宽38米、型深7.2米,桩架高度133米、最大吊重700吨、最大可适应重量450吨、直径5米,桩长105米的打桩需求。

“三航桩20”共获得3项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3篇论文。

该船已应用于阳西沙扒风电项目导管架及群桩基础施工、象山一期风场施工及QS项目码头等多个项目的沉桩施工,累计完成风机导管架及群桩基础沉桩214根,码头桩363根,确保了各风电项目及码头项目顺利竣工交付。

“三航桩22”

“三航桩22”为国内首艘110米旋转式打桩船,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制旋转式打桩船, 填补了我国旋转式打桩船领域的空白。该船以全回转桩架系统实现360度作业,无需移船即可高效取桩、定位。

打桩过程中,船舶通过锚泊与液压定位桩联合定位,为船体提供超强驻稳性;利用智能抗横倾系统快速调拨压载水,主动平衡吊装力矩;最终借助全船数智化系统,融合高精度定位与传感数据,实现沉桩过程的智能导航与精准控制。整套系统通过“船稳、架转、智控”协同作用,攻克复杂水域沉桩施工难题。臂架可折叠,适用于狭窄水域、老码头改造、跳桩施工等复杂环境下有效沉桩。

2025年3月,在台州湾陆岛联动码头工程首次应用,日均沉桩量提升至12根,显著提高施工效率,还参加了梅山码头等项目施工。

“海峰3001”

“海峰3001”是国内首艘集风场运维登乘栈桥、海缆敷设及修复、大型海工补偿折臂吊机于一体的多功能海上风电运维船。

针对国外波浪补偿栈桥技术,该船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与创新升级,确保满足国内广阔海域内风场运维的登乘要求。通过集成DP2动力定位系统与四点锚泊定位技术,使该船舶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复杂施工场景下的精准定位。

该船舶不仅能在2.5米有义波高的恶劣海况下稳定执行风场运维作业,还兼具海缆敷设与紧急抢修的多重能力。

船舶研发过程中已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海峰51系列高速运维船”

“海峰51系列高速运维船”是三航局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批半小水线面型全铝双体高速运维船, 船型融合了小水线面船型与普通双体船型,突破了半小水线面船型精细化设计和综合性能评估技术、结构动应力及疲劳寿命预报技术,攻克了船型多参数耦合等业界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正意义上的半小水线面船型。

该船最大航速可达27节,相比普通船型,耐波性能提高约35%,横摇周期增加约15%,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保证运维作业和航行中的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

船舶研发过程中应用了多项信息化技术,配置1套专业的风电运维船安全决策系统,高效、快速的获取船舶运动响应信息,提供专业、有效的作业安全分析和建议;自主研发了交通船智慧排程决策系统,能基于不同区域的风场基础条件,匹配合适的作业装备和作业人员,进行最佳的任务调度安排,设计最优的任务规划路线,以提高运维作业任务的效率和可靠性。

该船已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

船舶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多个海上风电场圆满完成运维任务,大大提高海上风电定检运维效率。

推荐阅读

2025海博会《媒体访谈》对话中集集团-中集集光总经理潘细录

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博会)《媒体访谈》对话中集集团-中集集光总经理潘细录 2025-11-13

我国北部湾海域最大油气平台成功完成浮托安装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6日,随着上部组块与导管架的精准对接,由海油工程承建的涠洲11-4综合处理平台成功完成浮托安装,一举打破了我国北部湾海域海上油气平台的尺寸和重量纪录,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涠洲11-4综合处理平台是一座集钻井、油气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三层八桩腿多功能海洋平台。其投影面积超过7个标准篮球场大小,设计重量超14000吨,是北部湾海域重量最重、外形尺寸最大的海上油气平台,其尺寸和重量均超过了国内海上浮吊的能... 2025-11-11

中国海工与中油技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31日,中国海工与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技开)举行座谈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海工副总经理韩忍之与中油技开副总经理王文博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中国海工总经理李小巍与中油技开总经理张国成等共同见证签约仪式。在座谈中,李小巍表示,中国海工与中油技开基于深厚的互信基础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在高端海洋装备业务布局上拥有广泛的战略契合点和广阔的合作前景。未来,双方有望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 2025-11-07

2025海博会《媒体访谈》对话洛阳百克特-技术负责人潘初元

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博会)《媒体访谈》对话洛阳百克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潘初元 2025-11-07

众企业最新涉海产品纷纷亮相海博会 硬核科技诠释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洋能源网获悉,为全国十五运采集深海可燃冰火种提供平台装备支持的中集蓝鲸1号,全球首个碳纤维索网结构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集光卓擎一号,在深中通道建设中屡创世界纪录的全球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性能最先进海底隧道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号,海上油气超级工厂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全球首发在即的鳍源科技8K超高清FIFISH E-GO影视级水下机器人……10月28日至30日,超300家涉海企业、科技企业集结深圳,亮出最新涉海科技... 2025-11-0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