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三航局苍南1号海上风电二期扩建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项目团队正向着全容量并网发电的目标全力冲刺。
自今年2月主体施工以来,在短短108天的可施工窗口期内,项目团队保质保量完成了24台8.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和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的施工任务。进入四季度,团队马不停蹄推进固化土施工,力求早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项目部分风电机组嵌入一期已建风场内,水下密密麻麻的“电缆丛林”成为大型风电施工船舶进场锚泊的阻碍。保障施工安全是实现项目高效建设的首要前提。项目团队迅速组织开展“扫雷行动”,借助浅地层剖面仪这双“透视眼”探测海底电缆的位置、走向等信息。同时,在上部组块安装过程中,团队创新制定了“风电施工船风场外锚泊起吊后切换DP模式”进风场安装,利用船舶自身的动力定位系统精确控制位置,从源头上规避触缆风险,也降低了起吊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基于此,项目团队创下了锚泊作业“零碰缆”的安全纪录,“三航翔安”轮也在5小时内完成了该船首次DP吊装升压站上部组块作业,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安装,为项目提速抢下了关键时间。
项目团队还就地取材,创新使用“卡桩器与专用调平工装组合”临时受力系统,联动潜水员协同作业,解决了升压站基础施工时卡桩器突然失效的问题,避免了导管架返厂造成的工期延误与成本损耗。此外,在风机单桩沉桩过程中,团队通过增加钢丝绳限位器和振动锤导向工装,加快了单桩自重入泥后的钢丝绳摘钩时间及振动锤对位辅助桩时间,每根单桩施工时间从原来的33小时缩减至24小时。
在风机安装环节,项目团队提前预判施工各环节潜在风险,用前置优化的“加法”思路规避返工带来的工期延误。针对变桨、盘车等极易出现故障的工序,团队在每个安装面增设一套变桨手操盒、盘车以及维修人员,确保出现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更换,减少设备维修等待时间,从而实现叶片安装现场的无障碍连续施工。此外,团队还通过增加吊梁及翻身吊座,为塔筒吊装提供更顺畅的吊装衔接,大幅缩短塔筒安装耗时。多措并举下,风机安装工效显著提升,平均每机位施工时间由94小时缩减至82小时,为项目整体工期推进赢得了宝贵时间,并于9月30日完成主体部分施工。

目前,项目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收尾阶段。项目团队聚焦24根单桩基础及1座升压站基础的防冲刷作业,全力推进固化土施工这一保障海上风电机组长期稳定与安全运行的关键工序。为高效推进施工,团队聚焦关键节点优化,研究采用船上拌和直接泵送的组合工艺,将高流动性的固化土精准泵送至指定部位,既减少材料损耗,也能实现大规模作业的快速覆盖,让固化土与风机基础紧密贴合、与海床固结为大整版结构,在抢进度的同时筑牢基础防冲刷体系。
鉴于四季度项目施工区域受东北季风影响显著,团队还着手完善气象动态监测机制,根据季节性洋流变化合理安排固化土施工时间,规避有限施工窗口期浪费之余,也能杜绝因固化土冲刷量增加而导致成本上升。
在四季度初期,三航局建设的海上升压站已实现倒送电一次成功,项目首批风力发电机组顺利并网发电。项目团队正向着苍南1号海上风电二期工程全容量并网目标全力冲刺。